共享經濟發展 有規矩才能有未來
分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信任是中國人民堅守的準則。如今。共享經濟伴隨互聯網發展,勢頭強勁。共享出行、共享空間、共享美食、共享醫療等一系列新的共享形式應運而生。
出門打開手機直接預約一輛車出行;隨時隨地打開網頁瀏覽最新的新聞與咨詢;不想做飯有共享大廚;出門旅行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生活習慣的民宿......這是一個分享的時代,這一時代意味著分享經濟的到來,也預示著人們對選擇在逐漸多樣。火爆一時的共享經濟正處在發展的十字路口,遇到繁花,也存在荊棘。摩拜單車內的定位器被拆除,民宿內被租客弄得凌亂不堪,滴滴專車更是被推上風口浪尖......這一系列問題背后暴露出來的是國民素質的問題,共享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遇到成長的“煩惱”。首先,對于個人而言,公民的維權意識淡薄,一旦發生問題,缺少安全保障措施。通過一些案例不難發現,一旦發生任何問題,公民缺少維權意識,遇到問題總是忍氣吞聲,甚至會威脅生命財產安全。其次,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各個平臺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一些基礎設施不健全、技術落后,導致個人信息泄露,進而引發新的問題。最后,政府方面也有責任。法律法規的缺失,一些制度與規范的滯后性,監管的缺位,讓一些不文明的共享行為“野蠻生長”。
“共享經濟,人人皆可參與,人人皆可受益,才能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因此,要制定規矩,嚴守規矩,這樣才能讓共享經濟在機遇中發展,在困難中生存,才能贏得廣闊的發展。第一,不斷提高個人素質。只有提升國民素質,才能樹立獨一無二的大國意識;只有轉變個人觀念,才能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看待分享經濟;只有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信任,才能促進共享經濟長遠發展。第二,行業要加強自律。作為新興的企業,應該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利益,留住勞動者,加強行業自律,獲得消費者的信任。第三,政府發揮監督作用,用看不見的手加以引導。完善的法律法規,精細化的管理細則,完善的個人誠信檔案,開放的數據共享資源,這樣才能讓平臺建設的越來越好。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挖掘互聯網發展潛力,要“放”,也要“管”。做好共享經濟的加減法,是一種視野,是一種眼光,這樣才能促進市場經濟有序進行,才能讓分享經濟造福百姓。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