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得當 優化公共管理
“何時做加法,何時做減法,是一門公共管理的藝術,需要智慧,需要眼觀,需要技巧,更需要視野。”可見,做好公共管理這門藝術需要審時度勢,加減得當。但現實中我們部分地方加減失衡,該做減法時舍不得放權,該做加法時又缺少擔當,其影響的不僅僅是公共管理的效果和質量,更會影響新時代下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設。因此,公共管理中當加減得當!
古語云: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加法或減法,不一樣的切入角度,體現不一樣的心態和思維邏輯,直接決定了最終的成敗。公共管理,要做到“減法”與“加法”的有機統一,處理好行政權力的進退和邊界問題,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責任必須為。”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市場活力、改善公共服務、增強發展動力。
優化公共管理,需要智慧和技巧,在“加法”上做文章。公共管理的“加”就是要立規矩、定規則、轉思路,促進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因為懂得做加法,移動醫療平臺的出現讓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老少融合的養老新模式激發全社會敬老愛老之風。而因為忽視加法,共享平臺上信息泄露問題層出不窮、引發社會信任危機,共享出行安全問題屢見報端、刺激公眾安全神經。所以,在公共管理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政府的職責和義務,要主動作為,為市場的發展上“上鐐銬”,完善法律法規,補齊制度短板,從頂層設計方面優化公共管理,尤其是對于一些互聯網、共享發展等新興行業要及時跟進監管,杜絕行業亂象。
優化公共管理,需要眼觀和視野,在“減法”上想辦法。公共管理的“減”就是要簡除煩苛,禁察非法,激發市場發展活力。然而,在黨中央大力倡導簡政放權的今天,依然有部分地方和干部不想放權、不愿放權,公章旅行、公文長征、奇葩證明等問題依然時有曝光。這都暴露出我們部分干部對“減法”的認識不夠深刻,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長此以往,其不僅會影響企業的發展,更會阻礙經濟市場的健康轉型。因此,在公共管理中,面對新經濟的商業模式、經營方式,政府要本著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原則,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經濟發展和轉型留出空間。
翻讀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似乎每一頁都在求索與抗爭、奮斗與崛起的交織中堅韌前行,磅礴不息。時至今日,中華民族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區域發展的不協調、國內矛盾的多發以及世界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我們不僅要問,中國該如何走向未來?這是時代之問,也是人民之問!當審時度勢,加減得當,優化公共管理,書寫新時代的新篇章!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