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鄉村建設 打造富美鄉村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意見》提出,推進鄉村綠色發展、全面振興。近年來,圍繞“百姓富,生態美”的總體要求,堅持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改造,以完善鄉村環境的綠化工程,實施農村照明設施等的亮化和便民提質工程為建設美麗鄉村的重點,通過增加鄉村各個街道和路面的基礎服務設施,打造富美鄉村,帶動產業發展和鄉村文明建設。因此,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亟需鄉村生態實現“富美鄉村”建設的華麗轉身。
堅持產業規劃,挖掘鄉村特色,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富美鄉村的建設實踐之路,需要結合當地群眾的實際需求,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究其根源,是要完善鄉村的路燈、垃圾分類、垃圾填埋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做好嚴格的規劃和管理。從外在生態環境看,在規劃鄉村生態環境的同時需本著“造景”的原則,挖掘其特色,改善人居環境,嚴格規劃公共設施服務,改善農村建設的人居環境。從內在價值看,堅持產業規劃,鄉村建設也需“化人”,做好垃圾的分類規劃,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考慮居民的舒適度和滿意度。由此可見,在挖掘鄉村特色的同時,要抓住堅持特色產業規劃這條主線,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實踐之路。
強化鄉村治理,發動群眾作用,推動“富美鄉村”建設。鄉村的治理和發展,需要政府主導,企業和農民共同參與治理,在立足自身實際同時的,放眼長遠發展。探索鄉村改造,增強其“造景舒適度”和“化人滿意度”的治理新模式,豐富其建設內涵,著力民眾實際需求,提升生活質量。究其內涵,鄉村治理需要政府引領,村企合力,鄉村的建設,重在“農民”,最終的“落腳點”也在農民。民之所需,也當惠之于民,發動民眾的力量,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鄉村治理并確保全民參與建設和管理。只有融入治理手段,切實調動群眾力量,形成全民參與的建設,才能更好的推動鄉村“富美”的建設需要。
鄉村“富美”建設環境,從鄉村的美麗建設起步,加強嚴格管理規劃和鄉村治理,實現生態、經濟、環境的和諧統一。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需要我們走出一條新路徑,堅持產業規劃和鄉村治理建設的同時,挖掘鄉村特色內涵,提升群眾的自主性,美麗鄉村的同時,帶動經濟的發展,使鄉村“富”和“美”有效結合,融入新農村建設理念,建設文明農村,推動經濟發展和整個國家軟實力,實現“富美”鄉村建設保障強國之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