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人居環境 實現鄉村振興
在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中,改善農村的人居環境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把改善農村環境,建設宜居鄉村作為實現農村發展,促進城鄉籌措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實現環境治理,不僅僅有助于促進富美和諧鄉村的建設,還讓我們銘記“看得見的鄉愁”實現現代化的發展之路。因此,改善人居環境,秉承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根本。
助推鄉村振興,解決“看得見的鄉愁”。完善環境硬設施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根本。目前在農村的建設中,基礎設施“空心化”、棄耕以及交通不便等現象逐漸被社會普遍關注。從宏觀上看,城鄉之間的統籌規劃是經濟發展的關鍵,破解農村和城市的交通問題和農地三權分置的實現,有助于促進鄉村和城市經濟的互動,推動農村建設和整體經濟的發展。從微觀上看,村莊的農業設施和結構的完善,擺脫了傳統農業的粗放式經營管理,使經濟結構更加多元化。推動農村基礎建設,實現城鄉結構的規模化發展。
助推鄉村振興,滿足“看不見的需求”。同步鄉村“軟環境”是滿足群眾生活需求的關鍵。隨著環境的治理水平不斷提升,鄉村環境的污染問題仍在積累。治理環境不僅需要強化硬設施,也需要提高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在完善鄉村環境治理的同時要注重村民的實際感受。從這個意義上說,鄉村振興需要在關注環境美化之際,完善鄉村的環境文化服務和滿足鄉村居民“看不到”的需求。
當鄉村成為我們生活的居住空間,解決環境治理的問題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之舉。鄉村的現代化發展既離不開“硬環境”也離不開“軟環境”。只有解決“看得見的鄉愁”和“看不見的需求”,改善好鄉村環境,才能更好的走好城鄉現代化發展之路,實現富美鄉村,助推社會現代化發展。
相關推薦:
2019公務員申論熱點 | 申論范文 | 申論指導 | 經驗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