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申論文章可能是很多考生的一大難點,對于申論作文技能的練習,考生其實可以從模仿開始,從背誦好的文章,模仿優秀文章入手,看的多了,學的多了,自然而言會在自己的體內消化,最后變成自己的東西,名言信手拈來,對策有理有據,分析鞭辟入里,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時間久了,就能寫得出一手好文章了。在此,中公教育申論頻道推出【跟著大咖學寫作】欄目,會定期更新我們精挑細選的優秀大家手筆,供考生背誦學習之用。文章中的紅字考生可以著重背誦,化為己用。
作者:山西省晉中市教育局局長 張海榮
教育質量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命脈所在,教育事業的核心就是全面提升教育質量,推進內涵式發展。推進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既是一個重要的時代課題,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大命題,必須深化新時代區域教育改革,提高區域教育質量。
推進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要堅持實事求是,處理好解放思想和改革創新的關系。實事求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解放思想既是實事求是的前提,也是改革創新的先導。這些年來,我們推進教育改革創新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過程。在新征程上,區域教育改革創新要有新的突破,還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既是新時代的號令,也是新時代的使命。我們要辦出更高質量的教育,就必須進一步破除與新時代要求不相符合、與高質量發展不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模式,探索創新型發展之路。
推進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要堅持歷史擔當,處理好組織初心和個人初心的關系。每位教育人都要不忘育人初心,牢記樹人使命,正確處理好“組織初心”與“個人初心”的關系。除了堅守“組織初心”外,還要時刻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自己的初心,把“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使命。牢牢把握意識形態領域的話語權,準確回答“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把自己的初心和黨組織的初心高度融合起來,統一在立德樹人的全過程,滲透在教書育人的各環節,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人生價值。
推進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要堅持全面協調,處理好整體推進與特色發展的關系。在實踐中,要堅持統籌兼顧、系統推進、協調發展的思路,處理好整體推進與特色發展的關系。也就是說,教育改革發展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既要扎根中國大地、鍛造中國靈魂,又要把握世界潮流,具有國際視野;既要傳承優秀文化傳統,又要體現地方特質和區域特色;既要兼顧城鄉、區域、學校和不同群體,又要針對不同地方和學校的特有教育基礎與文化背景,走特色化、多樣化發展路子;既要兼顧大、中、小、幼,又要針對不同學生的身心特征采取相應的教育;既要兼顧公辦教育,又要兼顧民辦教育;既要兼顧普通教育,又要兼顧職業教育;既要引導每位教師專業成長,又要兼顧有特殊才能的教師特色發展;既要兼顧所有適齡兒童,又要對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學困兒童和貧困兒童施以關愛;既要兼顧引導每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又要善于發現培養和發展不同孩子的興趣,辦好適合每個孩子發展的教育。
推進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要堅持調查研究,處理好立足當下和著眼長遠的關系。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就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關鍵是抓好貫徹落實。正確的決策離不開調查研究,正確的貫徹落實同樣也離不開調查研究。我們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毫不動搖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刻剖析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深入搞好調查研究,通過深入實際調研,搞清楚教育問題是什么,軟肋在哪里,癥結在哪里,思路是什么。教育系統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領題調研,專家名師要發揮專長,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金點子,把制約教育質量提高的“硬骨頭”一塊塊啃下來,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和滿意度。
信息來源:http://theory.gmw.cn/2019-11/22/content_33340855.htm
原作者:山西省晉中市教育局局長 張海榮
原標題:區域教育發展要處理好“四對關系”
相關鏈接:
相關推薦:
公務員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 公務員考試經驗 | 面試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