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強秦;王安石變法興宋;戊戌變法圖強……古人通過變法改革,革除弊病實現國家富強。如今改革開放已有40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人民生活奔小康,科技水平大大提高,經濟繁榮驚嘆世界。但是,發展的同時存在諸多問題:貧富差距逐漸加大,社會風氣日漸惡劣,人們之間信任感缺失。對此,只有深入改革,將改革推向“深水區”,才能實現國家的全面發展。
深化教育改革,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奠基石”。“百年大計,教育為先”,自強之道,以育人才為本。一個國家的富強,需要高素質的國民,高素質國民的培養,需要普惠全民的教育。改革開放以來,一大批教育新政頒布,讓民眾享受到教育發展的實惠。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讓萬千莘莘學子圓了大學夢;九年義務教育制度,使每個學生擁有平等的享受受教育的權利;高校擴招,更多的有熱血的青年走進大學,接受高等教育;“希望工程”,讓山區孩子學習知識,進而改變自己的命運……教育體制改革,打破了古代教育作為貴族專利的傳統,讓每個人平等的享受教育,用自己的雙手改變自身命運,享受多彩人生,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可以實現教育公平。
深化農村改革,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啟明星”。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現如今中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行走在鄉間,看到的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幸福閑適的村民;看到的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宜人山水美景;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文明和諧風貌。改革開放以后,國家先后推出多項農村改革政策,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包產到戶,到三農政策惠及廣大農民群眾,再到如今的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國家始終要農村改革放在工作的第一位。習總書記說過:“中國的未來在農村”,推進農村改革,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必然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保證。因此,深化農村改革,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啟明星”
深化制度改革,是保證政府廉政的“防火墻”。群眾是水,干部是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自古以來,無數的案例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治腐,則國興;縱腐,則國亡”,如今,部分黨員干部,貪圖物質享受,以權謀私,走上了行賄受賄的道路,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屢次強調反腐要有“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在政府管理中要不留“暗門”、不開“天窗”,堅決防止“破窗效應”,要“老虎”“蒼蠅”一起打,絕不縱容一個腐敗分子。唯有如此,我們的官員才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好官,政府公信力才能樹立,實現政府與民眾的魚水之情。
改革則民智,改革則民強,改革則民生。什么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40年的風風雨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只有繼續深化改革,不斷實現創新發展,中國才能在永葆活力,屹立于世界。
相關推薦:
2021公務員考試時間 | 2021公務員報名時間 | 公考職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