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經濟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轉型升級不斷加快,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優化,以中小型企業為代表的新動能不斷發展壯大。優秀中小企業充當著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體,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活力;此外,這些企業是創新的典型代表,掌握著核心技術,能夠形成示范效應。因此,要大力培養“專精特新”的冠軍企業,壯大企業力量,助力經濟發展
培育小微企業需要專業化為導向。專業化是指專注于核心業務,將核心業務做到極致,追求完美。以專業化為導向企業,能夠掌握核心技術,贏得消費者認可,形成市場競爭力。隱形冠軍企業家魯冠球,創業伊始追求“多點開發”,先后有了“寧圍農機廠”“寧圍軸承廠”“寧圍鏈條廠”“寧圍失蠟鑄鋼廠”和“寧圍萬向節廠”等七八塊牌子,但是后來去掉其他業務,專注于“萬向節”的研發,將產品做到小而精,最終成為了營收超千億,被成為“中國企業的常青樹”。因此,培育冠軍企業不能散而多,需要以專業化為導向。
培育小微企業需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當前,我們部分中小企業,不僅自出創新能不足,技術力量薄弱,而且面臨產品低端化,同質化嚴重。這些問題折射出企業缺乏創新的產品和思維理念。創新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是發展進步的靈魂和不竭動力,對于一個企業來講就是尋找生機和出路的必要條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個企業不懂得改革創新,不懂得開拓進取,它的生機就停止了,這個企業就要瀕臨滅亡。而如果有創新的思維指引,會帶來優質產品,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形成核心競爭力,不斷挖掘該領域的內容,形成一定的壟斷地位,助力企業長遠發展。
培育小微企業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德國作為一個老牌工業制造國,在世界經濟中所擁有的重要地位離不開本國中小企業的貢獻,德國中小企業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就,得益于政府的幫助和扶持。1988年,德國成立了“聯邦高科技和創業園區協會”,專門負責園區建設工作,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以孵化高科技中小企業為核心,促進成果轉化;2006年,德國聯邦政府制定了《國家高技術發展戰略》,為中小企業創新制定專項資金扶持計劃。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使得德國小微企業擁護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了富有活力的中小企業成為德國經濟的重要支柱。
培育隱形冠軍,助力經濟發展是時代的呼喚。中小企業的發展要以正確的導向為前提,既需要專業化的生產為前提,也需要以創新為驅動力,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只要我們久久為功,不忘初心,定能實現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讓中國巨輪揚帆起航。
相關推薦:
公務員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 公務員考試經驗 | 面試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