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創意建筑是城市形象的代言者,但“奇奇怪怪的建筑”并不一定能帶來好的口碑。一座城市的建筑風格的形成,需要長時間的沉淀和精工細作的打磨。其實,一則童話故事、一個歷史人物,或許就能讓城市擁有不可代替的特點。
德國很多城市都有獨特的建筑風格,這也成為城市的文化名片。德國小城哈默爾恩有一個關于吹笛人的童話。傳說這座城市曾經遭受鼠患,國王重金聘請捕鼠人,一個吹笛人用笛聲帶走了所有老鼠,但國王出爾反爾,拒不交付酬金,吹笛人一氣之下用笛聲帶走了城里所有小孩……從哈默爾恩火車站起,人們就能夠在地上看到老鼠形狀的標識,這些標識將帶領游客游遍一切跟鼠有關的景點,如捕鼠人之家、捕鼠人博物館等非常具有“哈默爾恩特色”的建筑。
新加坡和中國許多熱帶城市有著相似的氣候條件,其城市建筑規劃專家秉承的寶貴經驗,只有八個字——堅持遠見,整體規劃。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新加坡就請聯合國著名的城市建筑規劃師專家隊伍,歷時四年,為未來20年內社會、經濟發展及戰略發展編制了一個非常超前的城市總體規劃,堅持一步步實施,每十年進行一次“檢討”與修正。目標一旦確定,國家會逐年按計劃修建,不搞突擊式、放任式、臨時式建設。任何單位、企業、政府領導無權擅自改變,有些建筑用地寧可長期保護也不做隨意開發。國家對建筑規劃進行強制性介入管理,嚴格而強勢,且具體細致,從法律層面保證執行的嚴肅性,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對企業私人的建筑,從批地開始對建筑形式、高度、結構、材料、外形、色彩都有嚴格要求。對干道兩側的單位、企業,連大門的形式都有規定。國家自主建設的建筑更是進行國際招標,嚴格組織實施。
1913年,法國出臺了《歷史建筑保護法》,使巴黎105平方公里的古城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在保護區內變動或新建任何建筑,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并要多次征求公眾意見。為了保護巴黎老城,巴黎的城市發展不是在老區基礎上擴大,而是建衛星城,防止巴黎市區交通擁擠,破壞老建筑的和諧。法國有一批國家建筑規劃師,在城市建筑保護區內的一切建設、改建、維修、拆除都要經過他們批準,甚至種樹、伐樹也要經過他們批準。市長必須聽規劃師的意見,當然,市長如認為規劃師的意見不合理,可以向上一級政府申訴。國家建筑規劃師和市政部門通過的建筑計劃,法國政府給予相當大的資金扶持,僅2013年法國用于管理和維護古城建筑的資金就占了文化部總預算的30%。
在英國,古城保護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而且切實影響著城市規劃與建設。正如倫敦巴特萊特建筑規劃學院院長米歇爾·考林斯教授所言,古城保護和建設的和諧統一,是城市規劃部門的首要任務,這不僅僅是建筑學方面的問題,而且是一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問題。在古城保護宣傳、推動制度建設等方面,英國的民間團體起到很大作用。1877年,英國第一個全國性的古跡保護團體“古建筑保護協會”成立。自此之后,在倫敦、約克等地,類似團體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如今,僅全國性的古跡保護組織就有古跡協會、不列顛考古委員會、喬治團體、古建筑保護協會、維多利亞協會等等。有了這些民間團體的參與,英國的古城古跡保護更多地成為一種民間自覺,而不僅僅是政府行為。這些民間團體不僅通過一系列行動來宣傳古跡保護的重要性、普及相關知識,還通過推動立法來影響政府決策。
7.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H省住房城鄉建設“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加強綠色建筑工作,力求實現新突破。據統計,老住宅節能改造約需80~120元/平方米。作為擁有16.7萬平方公里土地、人口已近1億的H省來說,其建筑數量之多,建筑結構、產權形式、改造標準之復雜,節能改造所需費用之大,均居全國前列。建筑的節能改造,不僅涉及外墻、門窗、屋頂、陽臺及一些外露傳熱構件等建筑本身,還涉及空調、照明、采暖系統及其運行管理等其他方面。綠色建筑要求在建筑設計、建造及使用中充分考慮綜合因素,然而H省整體科技水平落后、技術研發能力有限、專業人才缺乏、技術轉讓費高昂,成為綠色建筑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目前,H省城鎮既有居住建筑面積約為12億平方米,其中的90%為高耗能建筑。另外,一些人已習慣于現有的采光、取暖、制冷、通風、照明等方式,認為節能改造是一種浪費。
據有關方面測算,由于綠色建筑造價相對較高,成本回收期較長,利潤空間有限,市場認知度較低,因此,開發商開發綠色建筑的動力不足。那么,購房者對綠色建筑的認可度如何?他們是否愿意以較高的價格來購買綠色節能的房子呢?記者就此做了隨機采訪。準備給兒子買婚房的宋阿姨和記者聊起綠色建筑房時,茫然地說:“我不太清楚什么節能、什么綠色,節能建筑真的節能嗎?她認為就算真的節能,開發節能的綠色建筑增加的建筑成本無疑會通過房價轉嫁給我們這些買房的消費者,導致本已高企的房價進一步上揚,進而會進一步超過普通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從宋阿姨的話語中能感覺到,她對綠色建筑并不十分了解,不清楚綠色建筑能為居住者帶來哪些益處,不認可以較高的價格來購買這樣的房子。
利用綠色建筑技術,建筑的能源消耗可比傳統建筑減少70%~80%,雖然H省在綠色建筑技術方面做了許多努力,如新型節能墻體、供熱采暖系統等,但仍缺乏成套、經濟、適用、方便的綠色建筑技術,特別是相關專家和社會資源均處于嚴重不足的狀態。
綠色建筑的發展有賴于多學科、多層面的合作,需要在建筑的立項、規劃、設計、審圖、施工、監理、檢測、竣工驗收、核準銷售、維護、使用等各個環節通力合作,而H省目前的綠色建筑發展尚缺乏這種系統化的管理和實施體系。H省大型公共建筑和公共場所中的中央空調的能耗為普通建筑能耗的2~3倍,但現階段缺乏對其使用過程的能耗監控系統,不能動態觀察和控制這些建筑能耗,因而無法及時有效地解決該類建筑能耗過大的問題,而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H省綠色建筑的發展。應盡快以省政府名義出臺開展綠色建筑行動、創建“建筑節能省”的實施意見,研究建立督導、考核、獎懲、問責等機制,加大財政投入和獎補力度,以過硬的政策措施保障綠色建筑行動取得實效。
8.建筑是城市的主要載體,既為城鄉居民提供生活、工作基本場所,也是能源消耗與溫室氣體排放的重點領域。2014年3月中旬,國務院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其中提到城鎮綠色新增建筑比例要從2012年的2%提高到2020年的50%。而2012年出臺的《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中,該目標僅僅是提升到30%,本屆政府對綠色建筑重視的程度大幅提升。
綠色建筑標準要求在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城市中的土地、能源、水、材料等資源消耗及污水、垃圾等污染物排放,約50%是由建筑產生的,抓住了綠色建筑這個龍頭,也就抓住了節能減排的關鍵。初步估算如采取嚴格的建筑節能措施、大力發展低碳綠色建筑,則新建建筑將形成4500萬噸標準煤節能能力。
位于C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建工未來城,是C市節能建筑示范社區。記者前往采訪時,整個小區的工程還沒有竣工,但樣板間內卻展示了節能建筑的魅力。樣板間內寬敞明亮,雖然室外是38攝氏度的高溫,但室內涼爽怡人。據工作人員介紹,房屋在建設過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節能材料,設計上也充分考慮節能。房內有通風系統,開空調時可以使室內外的空氣暢通。保溫隔熱系統依靠山墻綠化遮陽和室內墻體采用聚苯粒保溫隔熱技術,實現了良好保溫、隔熱效果。臥室、書房等設置有可調式外遮陽卷,不僅可以遮擋陽光,還有隔絕噪音的功能。近年來推動實施的綠色建筑對建筑物日照環境、采光通風和熱舒適性都有明確規定,要求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空間,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已成為一項民生民心工程。
當前促進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迫切需要打造大的政策平臺,找準突破口。房地產產業鏈條長,對下游產業的帶動作用大,如建筑用鋼占全社會鋼材消費的50%,建筑用水泥占全社會水泥消費的60%等。綠色建筑集成了節能節地節水、數字化、智能化等新技術新產品,是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將有效帶動新型建材、新能源、節能服務等產業發展,推動我國建筑行業集約內涵式增長,初步估計綠色建筑市場規模將超過萬億元,極大地促進經濟結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