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傳統能源走向枯竭之前,搶占新能源市場,占領經濟制高點,重新洗牌世界經濟格局,這是世界各國期待的“革命”。那它的發展如何呢?
據專家介紹,美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支持體系十分完善,甚至比公認的可再生能源領袖歐盟更為全面和成體系。即便如此,新能源在美國發展得也并不太平。2011年9月,加州太陽能電池生產商申請破產保護,宣布無法償還由美國能源部擔保的巨額貸款。隨后,科羅拉多盛產太陽能公司也宣布倒閉,雖然該公司在2010年還得到聯邦政府4億美元的貸款擔保。這還只是兩個影響比較大的例子。此次破產大潮讓無數小型風電與太陽能企業破產。
是哪里出了問題?TangentEnergy Solutions首席執行官Dean Musser指出,問題在于,政府的優惠政策讓行業內產生了“淘金”心態,企業追隨各州政策從一個州轉移到另一個州,導致過量生產。他表示,這一模式難以持續,尤其對于清潔技術行業內大量的新創公司來說更是如此,這一模式與傳統的穩定的能源行業也不協調。舉例來說,太陽能優惠政策將于2016年結束。國會是否將延續優惠政策目前來看還是一個未知數,這便導致企業無法進行長期的戰略策劃。
德國跟中國的電力消費格局相似,其發電站主要設置在德國北部,而電力的主要消費區域在南部工業帶,需從北向南架設輸電線,也需投資數百億歐元用于建設新發電廠,研發新技術及改造電網設施。德國2012年10月發布報告說,2013年平均每戶家庭的全年電費將提高100歐元,國民不滿情緒立馬上漲。產業界也一片反對之聲,很多人擔心成本的提高會打擊企業的經營。據了解,德國現行能源政策制定于10年前,小企業和家庭一直為政府的大部分能源補貼買單,而大型鋼廠、水泥廠和造紙廠一直享受政府數十億歐元的補貼。由此,德國民眾對新能源的高投入愈發不滿,德國能源消費者聯盟也向歐盟委員會投訴德國能源政策不公平。德國環境部2012年10月也承認了固定價格收購制度的缺點,并表示要從根本上重新討論再生能源政策。
在可再生能源領域,西班牙一直是世界領先的國家之一。眾所周知,2008年前,在西班牙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和政府扶持政策的雙重影響下,大量民間資本投入到可再生能源產業,西班牙整體發電能力得到極大提升。但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西班牙政府將控制“電費赤字”納入降低財政開支的重要措施。“電費赤字”指的是電費和發電成本之間的差額,據統計,截至2011年年底,這一赤字達到了240億歐元。2012年1月底,西班牙政府宣布取消對新建可再生能源發電裝置的補貼。“業界不知道這一暫時性的措施是否會持續一年或更長時間,政府也還有可能對目前的整體補貼方式進行調整,對于西班牙的可再生能源產業來說,現在是困難的時刻。”西班牙IE商學院客座教授、可再生能源公司諾瑪科技的負責人蘇亞雷斯指出。
3.生物質能源效用很廣,可以以沼氣、壓縮成型固體燃料、氣化生產燃氣、氣化發電、生產燃料酒精、熱裂解生產生物柴油等形式存在,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與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相比,生物質能源具有獨特的優勢。生物質能源不僅可以以電力、熱能等方式存在,其產品的多樣性也是其他新能源無法比擬的。
從理論上看,生物質能利用是一個朝陽產業。地球上的生物質能資源較為豐富,地球每年經光合作用產生的物質有1730億噸,其中蘊含的能量相當于全世界能源消耗總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未來還可大有所為。而從我國來看,現有的各類農作物秸稈每年至少有6.5億噸,如果其中的60%應用于生物質發電,就相當于8座三峽電站的發電量,農民每年可增收800億~1000億元。
從生物質發電方面來看,我國從20年前就開始試建生物質發電廠,直到2006年,國家出臺了《可再生能源法》,并公布了生物質發電上網電價補貼,至此,我國生物質發電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隨后,國內企業競相上馬生物質發電廠。截至2012年年底,我國生物質發電累計并網容量達5819MW(兆瓦)。沼氣池的建設也是我國利用生物質能的主要方面,目前我國建設已有的大中型沼氣池已有5000多處,小型沼氣池已經超過4000萬個。沼氣的普及應用給農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