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一)“給定資料1-5”反映了當前市場行為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請對這些問題進行概括和歸納。(10分)
要求:全面、準確。不超過200字。
【參考答案】
當前市場中存在不公平競爭行為:一、假冒他人注冊商標。不法企業模仿知名注冊商標,銷售假冒偽劣商品。二、商業賄賂。經營者為獲利,通過秘密給付報酬收買客戶的負責人,如醫護人員。三、虛假宣傳。經營者利用廣告,對商品的產地、用途等作不實宣傳。四、侵犯商業秘密。經營者利用其原服務機構的經營性信息等商業秘密非法獲利。五、損害競爭對手信譽。經營者故意捏造、散布虛偽的事實,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計空格198字)
(二)請結合“給定資料6、7”,概括寒門學子放棄高考的原因。(10分)
要求:全面、準確。不超過150字。
【參考答案】
寒門學子放棄高考的原因在于:一、高考升學率低。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不公平競爭導致農村高考升學率低。二、本科學費高昂。農村家庭無力負擔高昂的學費,甚至因教返貧。三、就業難。受家庭背景、經濟實力、社會關系等綜合因素影響,寒門學子就業更難。四、收入水平低。大學生初次就業工資較低,家長支持放棄高考。(計空格149字)
(三)請結合“給定資料8-10”,談談你對內地高中生“用腳投票”之舉的看法。(20分)
要求:觀點明確,理由合理、充分,條理清晰,字數不超過400字。
【參考答案】
近年來,我國內地大量高中生參加“洋高考”,出國留學。這種現象產生的國際因素在于:一、美國高考每年面向世界多次開放,外國學生考入美國名校的機會增多。二、歐美名校為中國優秀學生提供豐厚的獎學金。三、西方的教育模式與教育內容頗具吸引力,對個人素質的提升大有裨益。國外名校采用自由、開放和多元的教育模式,留學生能夠接受寬口徑的通識教育,參與豐富的課堂討論,并與不同種族和文化背景的學生進行交流。反觀國內,高考給我國高中生帶來巨大精神壓力,我國高校普遍存在“重選拔、輕培養”的傾向,不少人已對我國高等教育缺乏信心。
大量高中生出國讀大學,它將在一定程度上逼著國內高校實施切實有效的改革。然而,國外大學就讀費用較高,會增加家庭經濟負擔。同時,目前歸國留學生就業激烈競爭,找工作不易。可見,出國就讀校雖有諸多益處,但仍需謹慎選擇。因此,國內高校應該感到壓力,需要切實提高教育質量以提升自身吸引力。(計空格389字)
(四)近期Y市開展了針對社會救助工作的調研,假定你是調研組的一名工作人員,結合“給定資料”,擬定調研報告的內容要點。(20分)
要求:概括全面、準確,條理清晰,不超過500字。
【參考答案】
Y市社會救助工作調研報告
經過多年努力,Y市已經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特困群體、流浪乞討人群救助制度等專項救助相配套,臨時救助為補充的社會救助體系。Y市被評為全國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先進單位,全省第一批城市低保AA級管理單位,農村低保工作多次受到上級表彰,城鄉低保工作經驗多次在全省交流推廣。然而我市的社會救助工作存在一些問題:
一、低保家庭收入核定難。由于居民就業和收入來源多樣,很難準確把握和核定居民家庭收入狀況,且存在申報材料失真情況。二、社會救助資金不能滿足需求。農村低保規模不斷加大,資金支出增長快,出現較大缺口。臨時救助資金不能滿足需要。三、低保優惠政策過多,導致新的社會不公。低保救助的外延不斷擴大,出現低保家庭的實際收入遠遠高于低收入家庭,出現新的社會不公。
為此建議:一、成立居民家庭收入核對中心,研究制定居民家庭收入核對辦法,建立人口基本信息庫。二、各級政府要建立專項補助資金,健全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確保社會救助與經濟發展水平同步。三、合理確定低保保障標準。物價、財政、統計、民政等部門聯合根據當地城鄉居民實際收入或生活水平來合理確定城鄉低保保障標準。(計空格500字)
(五)請以“讓……的陽光普照大地”為題,寫一篇內容充實的文章。(40分)
要求:
(1)用恰當的文字替換“讓……的陽光普照大地”中的省略號部分,使之構成一個完整具體的文章標題。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總字數1000~1200字。
【參考例文】
讓公平的陽光普照大地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既有孔孟之道遵從自然規律的思想,也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平等理念。當代中國,可持續發展有不同的層面,涉及環保、資源等方面,也需要社會公平,這是社會成功發展的前提。只有開放、多元的社會,讓公平的陽光普照全社會,允許每個人都有發揮的空間,才能成功塑造未來。
公平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標,也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標志。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我們把公平正義作為社會發展的一個客觀要素來考察,著力探討公平的核心內涵和公平實現的基本規律。“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這“四個公平”,既揭示了公平的內容,又揭示了公平實現的基本途徑,反映著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嶄新要求。
權利公平是公平的內在要求,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邏輯起點和實踐起點。不論社會成員所屬階級、階層、社會地位、家庭背景、種族、性別及資本占有狀況等因素如何,社會都應賦予他們參與各項活動的平等權利,使他們在平等的起點上融入社會。與眾多城市高中生“用腳選擇”放棄國內高校,遠渡重洋出國留學相對,眾多寒門學子“悲壯”地放棄參加高考的權力,向上流動的渠道嚴重變窄。
機會公平是公平的前提基礎,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基本條件和首要標志。機會公平要求社會提供的生存、發展、享受機會對于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始終均等。盡管機會公平并不一定必然導致結果公平,但沒有機會公平就必定沒有結果公平。自1999年高考擴招以來,大學畢業生連年攀升。現在大學生找工作,比拼的已經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家庭背景、經濟實力等綜合因素,就業機會已明顯不公。
規則公平是公平的存在形式,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環節和必要保障。規則公平要求社會主體在參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面對一致的行為規范和行動準則。假冒他人注冊商標、商業賄賂等市場中的不公平競爭行為,實質上是一種違反公正平等、誠實信用的競爭規則的非法行為。大家在規則面前一律平等,個人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
分配公平是公平的理想目標,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實際體現和最終歸宿。每個勞動者都有獲得正當利益和社會保障的權利,不因素質、知識、能力、性別等的差異而使其政治地位、經濟地位、生活享受等方面產生巨大的或本質上的差異。我國的社會救助制度使遭受自然災害、失去勞動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得到物質幫助或精神救助,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都得以維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種措施都得到了保障。
實現社會公平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貫穿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要緊密結合中國實際,堅持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著力構建中國特色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使公平正義具體體現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從事各項活動的起點、機會、過程和結果之中。(計空格1185字)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