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問題提出對策(2017年江蘇C類)
【作答要求】
假如你是一名村文化工作者,請針對給定資料3中村基層文化中存在的問題,就如何進一步提升基層文化的精準服務,提出對策和建議。(25分)
要求:措施具體,針對性強,條例清楚,篇幅250字左右。
【給定資料】
資料3
崎嶇的山路上,清一色的老人,步履蹣跚,他們正翻山越嶺趕往相鄰的村莊去聽戲,那兒有“老楊劇團”在演出!這是春節期間F省某山區真實的一幕。“老楊劇團”是由農民老楊牽頭自發組建的農民劇團。春節以來,這個劇團已接到5單生意,有本鎮的,也有鄰鎮的,有私人祝壽的,也有村委會邀請的。演出形式涵蓋采茶戲、歌舞、器樂表演等多個門類。盡管只是利用農閑季節、晚上和節假日時間演出,但在當地擁有不少“粉絲”。從2014年5月組建到今天,“老楊劇團”的演員人數從4人發展到了20多人,甚至還有“90后”新鮮血液加盟。“老鄉們說我們自己編排的戲有鄉土味,比縣里劇團的演出都好看。”老楊臉上滿滿都是自豪。
“打麻將?誰有那閑工夫!年節是村里人聚得最全的時候,大家一起唱大戲、耍社火,都一心指望在全縣社火大賽、戲劇大賽里拔頭籌呢!”2017年2月18日,L縣某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里,66歲的趙大爺敲司鼓,他62歲的老伴楊大娘扮演旦角,夫妻倆一唱一和,樂在其中。作為該村業余劇團的發起人,趙大爺不但把自家的服裝、道具免費提供給劇團使用,還義務培養年輕人學習表演,一心要讓傳統藝術后繼有人。
“如今,群眾自辦文化的熱情被點燃,縣里13個鄉鎮全部組建了業余劇團,成員達180多人。許多結合本地特色的文藝表演,讓人眼前一亮。”L縣文廣新局局長說,“現在我們縣的春節聯歡晚會都是群眾爭著報名上節目,效果很好。以前我們總是花大價錢請些明星來演,人一走,又能留下什么呢?”
農民需要什么樣的文化產品?我們能提供什么?是當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必須正面回答的問題。K市文化體育旅游局湯處長從事基層文化工作多年,走過不少地方。在他看來,農村大多數地區基層文化活動都缺乏新意,總是停留在傳統的唱唱跳跳,搞活動就是喊一喊、湊一湊,花燈、小戲、廣場舞居多;國家啟動了一些文化下鄉工程,但內容存在雷同、低質的現象。仔細分析一些農家書屋的書籍,會發現不少都是當地出版企業的庫存書。“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放映的也多是上不了院線播映的影片。“配送錯位,也是農村基層文化中一個潛在的問題。”湯處長介紹說,現代社會城鎮化的發展趨勢,使得部分農村地區的青壯年已轉移到城市,有的舉家搬遷到城郊居住,甚至整個村都轉移出去。一些農民工大量聚集的社區、城鄉結合部的公共文化服務嚴重不足,成為“真空地帶”。在這些地區,資源配置需要重新定位。2016年湯處長他們為農民工送溫暖,選擇在城鄉結合部放電影,沒想到此舉受到熱烈歡迎,一年放了200多場。“外出打工的人沒什么娛樂,文化生活非常單調,需要特別關心。”湯處長補充說,“缺人缺錢,仍是部分邊遠地區文化供給中存在的問題。在一些地方,盡管硬件配備齊全,但由于人手不足、資金短缺等問題導致基層文化服務無法高效開展。”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推薦:
2019年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指導 |《申論》備考指導
2018公務員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 公務員考試經驗 | 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