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定資料
與互聯網合作、在文創產品的宣傳文案上“賣萌”、多方合作制作紀錄片和電視節目……很多人說,這幾年來故宮有了“網紅”體質。一年賺十多個億,故宮文創何以這么火?
然而,火爆的故宮文創產品并非一經推出便“一飛沖天”,而是經歷了一番摸索和實踐。在2014年之前,故宮博物院的“文創”平淡無奇到幾乎在北京所有熱門旅游景點都能找到類似的產品,那時的它更多出現在粗制濫造、千篇一律的所謂“旅游紀念品”分類里,還稱不上是文化創意產品。
雖然也有文化產品系列推出,但都是書畫、瓷器、銅器、木器、鐘表系列,充滿知識性和歷史感,塊頭大又不方便攜帶。從文化傳播效應上來說,并不是大家離開故宮時會進行購買的第一選擇。而且80%的產品都是來自其他地方或其他文博單位,并不能代表故宮特有的文化。同時,商店內部缺少文化氣息,商業氣息過重,就像大街上普通商店一樣,并沒有營造出一個博物館文創店應有的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故宮的建筑、文物、歷史故事等都成了研發團隊取材的寶庫。無論是故宮的大門還是房頂的脊獸,皇帝御批抑或是某塊牌匾,深度發掘其中的特色并將其應用于受市場歡迎的載體,是故宮文創成功的關鍵。
轉變源自2013年。當時,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一種創意紙膠帶,在網絡爆紅。這讓故宮博物院看到文創產品的龐大市場。
受到臺北故宮博物院啟發,故宮博物院開始了新嘗試。研發人員遵循同樣的模式對文獻史料進行整理,摘取有潛力成為爆款的“御用”名句,再把這些詞句添加到帽子、眼罩、鑰匙扣、折扇等上面,賦予這些產品新的創造力。2013年8月,故宮第一次面向公眾征集文化產品創意,舉辦以“把故宮文化帶回家”為主題的文創設計大賽。此后,故宮文創相繼推出“朝珠耳機”、“奉旨旅行”腰牌卡、“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折扇等一系列產品。除了做好產品的研發,另一個能讓故宮文創“爆紅”的原因就是“故宮淘寶”這個賬號洗腦式的宣傳方式。
實際上早在多年前故宮就開通了“故宮淘寶”官方微博,之后又開通了官方微信,特別是已經推出了零星有新意的文創產品。然而當時的“故宮淘寶”自媒體平臺走的還是傳統路線,多數時間推送的內容以普及故宮歷史文化、傳統文化知識和介紹產品為主,并未就零星有新意的產品進行大規模、吸引眼球的推廣,風格總體上也比較“正襟危坐”,“皮”一下的時候并不多。
后來,故宮淘寶的微博賬號以及微信賬號又陸續發布多篇名為《朕生平不負人》《夠了!朕想靜靜》《朕有大招賜予你》等以講歷史史實之名行宣傳售賣之實的廣告帖,文內多配上顛覆想象的君王新形象。
這樣的宣傳模式拉近了與受眾的距離,也增加了互動感,既向各年齡層受眾科普了小眾的歷史故事,又能將自己的新產品宣傳出去。
故宮的文創之路雖然時間不長,卻迅速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子,故宮也成為融歷史與現代、文化與科技、傳統與創新為一體的知識產權載體。
夠專業的內容、接地氣的策劃、高水準的制作,成為故宮產品的一貫風格,故宮也因此獲得“故宮出品,必屬精品”的觀眾評價。“不一味迎合大眾,而是以嚴謹而風趣的方式接近消費者,最終實現文化的傳播與再生。”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這是故宮應該達到的最好狀態。
作答要求
根據“給定資料”,請分析故宮文創發生了哪些變化。
要求:準確全面,恰當提煉。不超過300字。
參考答案
在產品研發上:過去,故宮“文創”平淡無奇,粗制濫造、千篇一律,塊頭大又不方便攜帶,大部分來自其他地方或文博單位,不能代表故宮特有的文化。現在,故宮對文獻史料進行整理,摘取“御用”名句賦予產品新的創造力,并通過設計大賽向公眾征集文化產品創意,推出系列產品。
在宣傳方式上:過去,故宮自媒體平臺走傳統路線,推送的內容以普及文化知識和介紹產品為主,商店內部缺少文化氣息,商業氣息過重。現在,故宮走“賣萌”宣傳之路,帖子將講歷史和做廣告融為一體,以嚴謹而風趣的方式拉近與受眾的距離,增加互動感。
相關推薦:
公務員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 公務員考試經驗 | 面試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