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對不準確消息的緘默,其實就是對股市惡炒概念的一種默許和縱容。
3月11日下午,銀監會召開民營試點方案新聞通氣會,正式公布首批民營銀行試點名單,擇優確定了首批5家民營銀行試點方案,將由參與設計試點方案的阿里巴巴、萬向、騰訊、百業源、均瑤、復星、商匯、華北、正泰、華峰等民營資本參與試點工作。
在這個遵循“共同發起人”為原則的民營銀行名單中,我們遺憾地發現,此前部分呼聲很高、并由此帶動一波“民營銀行概念股”行情的民營企業,包括蘇寧云商、中關村、宏圖高科、格力電器、杉杉控股等在內的A股上市公司,均未能榮登民營銀行“新貴”之中。
這樣的結局,不僅令上述旁落民營銀行名單的民營企業為之沮喪,更令無數“跟風追漲”的股民損失慘重。以蘇寧云商和中關村為例,在傳出申報民營銀行的風聲之后,短短4個月時間不到,這兩家上市公司的股價創下近四年新高,而在首批民營銀行正式名單公布之后,未能忝列其中的蘇寧云商,次日(3月12日)盤中股價即遭跌停(收盤價跌9.22%),與去年10月10日14.33元的股價相比,已腰斬近半。
民營銀行概念股夭折而造成廣大股民損失巨大,這樣的慘痛教訓,值得各個層面的人士為之反思。
之于投資者而言,應該冷靜分析,而不宜盲目追風。確實,涉及民營銀行概念股的上市公司,在其股價受到瘋狂追漲的過程中,并沒有發布明顯的虛假信息,蘇寧云商等上市公司是申報了民營銀行、并且其名稱也獲得了工商總局的核準。但是,申報并不等于批復,名稱核準則更僅是最基本的工商登記程序,如果投資者對這些都沒有最起碼的常識判斷,僅憑直覺就盲目追漲民營銀行概念股,不被套牢、損失不慘重才怪。
之于監管部門而言,在相關概念股受到瘋狂追漲時,即使不便向投資者預警,也應該及時發布與概念股相關的專業性知識,以便讓投資者能夠形成常識判斷,減少因信息誤導而造成的投資失誤。當然,還有必要提下作為民營銀行主管部門的銀監會,可以假設,如果銀監會能夠提前發布民營銀行入圍名單,或者從主管部門角度及時厘清市場對民營銀行的誤解,對申報、名稱核準不等于最終獲批等解釋清楚,我們相信,去年追漲民營銀行概念股不至于那么瘋狂,跟風進入的投資者最終也不至于損失如此之大。
對于涉及民營銀行概念股的上市公司而言,在自身業績變化不大而股價卻受到追捧時,理應及時關注這種反常現象,對相關消息遭到市場誤讀時,更應該及時向市場解釋清楚,而不能任其誤傳、甚至主動助推,上市公司對不準確消息的緘默,其實就是對股市惡炒概念的一種默許和縱容。
應該說,對概念股的瘋狂炒作,一直是A股市場極難治理的頑癥之一,除當下引發關注的民營銀行概念股事件,還有2012年5月發生的林業股當成稀土股瘋狂炒作,以及2011年底重慶啤酒乙肝疫苗“夢斷”而爆發的連續九個跌停。
故而,在當下民營銀行試點名單正式公布之下,我們應反思去年民營銀行概念股的瘋狂炒作。面對概念炒作A股頑癥的持續難治,監管部門應盡快設定預警機制并強化監管,相關上市公司應強化自律,而廣大投資者更應養成冷靜判斷的理性思維,切不可盲目跟風瘋狂追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