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將于3月份在北京開幕。經過各方面的充分民主協商,中共中央提出了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人選建議名單,2月1日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其中,包括了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籃球明星姚明,香港影星成龍等知名人士。如今,越來越多的明星進駐到了政治領域。
【解讀】
越來越多的明星參加到政治領域,輿論很多,邱老師覺得,這眾多的爭議主要圍繞明星是否能履行好政協委員的職責而來,面對這種狀況,我們應該正確看待明星擔任政協委員這件事情。
第一,明星擔任政協委員關鍵在于要通過自身的影響力發揮更大的作用去履行責任。明星當選為政協委員,并不是在于他們具有多么出眾的參政議政的能力,而是由于他們在相關領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具有很高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因為公眾對他們的關注很高,明星如果能夠積極履行責任,他說的一句話,表的一個態度,或者呼吁一個問題的解決,可能會帶來更大的社會影響力。中國不缺明星,但是缺有社會責任感的政協明星,我們期待明星能夠成為有社會責任感的政協明星,發揮政協委員的作用。
第二,政協委員的選舉要有嚴格的規范。明星成為政協委員不是不可以的事情,事實上,各級政協始終在不斷吸納社會各階層的優秀人才,例如,周星馳成為了廣東省的政協委員。但是由于明星政協委員受到了公眾的關注,由此引發了很多的質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反而消弱了政協的職能作用。所以,在選取政協委員時,尤其是選擇明星擔任政協委員的時候,要嚴格把好政協委員選舉關口,把真正能提升職能、發揮作用的人吸納到各級政協,促進民生幸福,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第三,政協改革要務實創新,政協委員切實履行責任。隨著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特別是社會矛盾的凸顯,政協的參政議政作用更加重要。現實要求政協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少一些明星娛樂,多一些腳踏實地。從經濟戰略角度考慮,在文化產業風生水起的今天,文化名人擔任政協委員一方面能根據個人專業所長提供更切合市場實際的意見,另一方面文化名人更具有招商引資、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潛在價值。如果明星成為政協委員后,能履行作為一名委員需要承擔的責任義務,能促進政協各項工作,那必將為地方經濟發展帶來利益。
明星擔任政協委員,與現實需要有關,中國要發展,聯合各界人士,把他們組織到國家建設領域發揮不同影響,促進社會全面發展,這是最終目的。因此,對這件事情,要正確看待,不能一概而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