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切入點一:治理城市交通擁堵
目前,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很多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嚴重制約著城市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眾多,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的不斷加快,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城市規模的過快增長使得當前的城市交通發展速度跟不上城市發展需求,從而導致了城市交通擁堵這一嚴重的“城市病”。“治堵”已經成為我國各大城市“十二五”規劃中欲重點解決的問題。交通擁堵不僅影響了城市生活的效率和質量,還帶來了諸如環境污染、公共安全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一、現存問題
近年來,交通擁堵成為我國大多數城市面臨的突出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尤其北京,國內外媒體紛紛以“塞車癱瘓京城,首都變‘首堵’”“一場小雨,足以擊癱北京交通!”等為題報道北京的擁堵狀況。當前,我國城市交通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第一,城市交通設施與城市交通需求嚴重失衡。雖然我國一直致力于城市交通設施的建設,但其建設速度遠遠滯后于機動車輛和交通流量的增長。隨著機動車的快速增長,交通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我國機動車交通已成為城市主要的大氣污染源和噪聲污染源。
第二,混行交通狀況加劇交通擁擠。我國城市的道路交通擁擠程度大大高于同等機動車擁有水平的國外城市。大量非機動車與機動車混行,不僅造成了道路交通復雜化,增加了管理難度,而且降低了原本薄弱的交通設施的使用效率,影響了車輛和公共設施的使用效益,增大了使用者的負擔。
第三,公交企業普遍虧損,缺少科學合理的財政補償機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交企業無疑應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但又不能以盈利為唯一目標,還必須體現社會效益。盡管政府給予公交企業減免稅費等許多優惠政策,但由于體制改革帶來諸多問題,企業本身經營管理不善,再加上缺少科學合理的財政補貼機制,這使得公交企業普遍虧損。
第四,公共交通發展不充分。我國早在2005年就確立了“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政策,但在實踐中,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沒有得到全面落實。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總體滯后的局面還沒有得到根本轉變,尚未確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統中的主體地位,軌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統(BRT)等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建設滯后,致使小汽車成為居民出行的首選方式,加劇了道路的擁堵。
二、主要原因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道路承載力低下。長期以來,我國城市人均道路面積一直處于低水平狀態,只是近10年發展較快。盡管增長幅度較快,但仍趕不上城市交通量平均20%的增長速度。目前,全國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中,大部分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種局面產生的直接原因是道路面積嚴重不足。首先,我國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積尚不及發達國家的1/3。其次,我國大城市市區正處于從中心區向郊區化擴散過程中,近幾年城市道路建設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開發的市區和郊區,相對來講,中心區的道路面積率反而略有下降。最后,城市房地產開發集中于市中心地區,產生了過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負荷運載。
第二,機動車增長速度過快。隨著近幾年我國大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機動車擁有量迅速增加,截至2013年10月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為2.5億輛,其中汽車1.35億輛,占53.9%,私家車超過8500萬輛,比10年前增長13倍。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大城市中心區小汽車無序發展、過度使用,使中心區的道路網經常處于超負荷狀態,加劇了大城市交通擁堵的嚴重程度。近15年來,北京汽車保有量每年平均遞增率超過15%,個別年份甚至接近20%,而道路長度和道路面積的年平均增加率僅為1.2%和3.7%,致使交通需求,特別是小汽車交通需求與市區路網總容量之間的缺口日益擴大。
第三,交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盡管機動車擁有量大幅增加,但是,我國城市中交通管理和交通安全的現代化設施卻很少。在車輛、道路和交通管理系統、城市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城市交通管制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信息采集和信息提供技術等方面都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近年來,雖然有少數城市研究并引進了一些國外先進的交通信號管理系統,但由于交通管理設施不足、管理水平低下,我國交通事故率仍居高不下。從停車場看,大城市特別是中心區嚴重短缺停車設施,車輛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劇了擁擠堵塞和事故發生。
第四,城市規劃與交通規劃不協調。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對城市性質的定位,應協調城市各規劃區域與交通之間的關系,避免造成局部負荷過重。北京、上海、廣州三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城市規劃者對于城市的功能定位缺乏一個系統、科學、前瞻性的考慮。像北京采取單中心、攤大餅的城市擴張模式,主要商務區、金融區和行政區都集中于三環以內,形成典型潮汐式交通出行,二環路內的面積僅占市區總面積的6%,卻集中了全市機動車交通量的30%。從上海市道路網運行現狀來看,占中心區道路長度22%的主干路網承擔了該區域總流量的69%,流量過于集中造成了主要道路的擁阻。
三、對策建議
目前,我國大城市面臨日益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已經影響到城市的整體發展水平,緩解交通擁堵刻不容緩。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大城市針對交通擁堵相繼出臺了治理方案。
第一,實現城市規劃與城市交通和諧統一。交通擁堵很多情況下是由城市規劃不合理造成的,行政區、商務區等過分集中。很多城市規劃的新區,忽視了教育、醫療、行政服務等優質公共資源的分配,為交通擁堵創造了條件。在城市規劃時,應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從根本上解決交通擁堵。
第二,采取經濟手段治理交通擁堵。通過提高城市中心區的停車費、進城費、擁堵費,限制車輛進入城市中心區,減少中心區的交通擁堵。在某些經常性擁堵路段,對交通高峰時段行駛的車輛征收道路通行費。通過降低票價等經濟手段,引導人們更多的選擇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第三,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優先安排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綠色安全、便捷快速的城市換乘體系等。實施不同程度的小汽車總量調控政策,引導小汽車合理使用,有效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針對特大城市,大力發展大容量快速軌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統(BRT)等公共交通方式。
第四,采取行政手段治理交通擁堵。推進公車制度改革,抑制單位車輛數量增加,以車輛補貼、班車等方式解決單位用車需要。對于城市中心區,采取限號方式減少車輛的進入,緩解交通擁堵的發生頻率和程度。
第五,加強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建立ATIS系統平臺。加強建設先進的交通信息服務系統(ATIS)平臺,為合理出行提供信息,方便居民選擇出行方式。
我國大城市交通擁堵治理是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增加道路的供給,還需從交通需求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才能有效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有效疏解城市中心區交通擁堵,實現我國大城市交通科學、和諧、可持續發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