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教育部醞釀啟動高校轉型改革,我國1200所國家普通高等院校,將有600多所轉向職業教育。社會上討論已久的地方本科院校轉型近期得到了官方的確認。教育部副部長魯昕透露,中國高等教育將發生革命性調整,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將逐步轉型職業技術學院。
網絡信息統計,2013年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71.9%。專科生79.7%,本科生67.4%,碩士博士均為86.2%。高職高專院校初次就業率最高,為78.1%,211重點大學75.5%,普通本科院校75.4%,獨立學院民辦高校44.3%。
據《光明日報》5月14日報道,5月13日發布的《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4)》顯示,從學歷層次比較來看,初次就業率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特點:專科生為79.7%,本科生為67.4%,碩士生與博士生均為86.2%;從學校類型來看,高職高專院校初次就業率最高,為78.1%;其次是“211”(包括“985”)重點大學,為75.5%;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為 75.4%;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最低,為44.3%。
最新公布的廣東省人力資源市場監測報告顯示,居民服務業、制造業等用工缺口較大,其中裝配工、機械操作工等工種更為緊缺。但問題是,不少職業院校的畢業生也就不了業,原因是其培養出來的學生“學術型不學術”,“應用型不應用”,這些職業院校自身存在著與社會需要脫節以及辦學質量差的問題。
[可能遇到的問題]
師資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養一流的人才。教師從事職業教育,標準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因為僅有扎實的理論功底還不夠,還要有過硬的實踐能力。600多所本科院校轉型職教,師資是一個缺口,要想在短期內補上。一面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培訓,一面適當引進有較強實踐操作能力者充實師資,而不應將原有教師一股腦地一轉了之,從學術型直接轉為應用型。
課程設計
職業教育是培養職業技術人才的教育,不是簡單培訓廉價勞動力的教育。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當下的職業教育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一味地追求熱門專業,有的所學課程與實際需求脫節,有的安排實習流于形式,不少學生動手機會少,本領不過硬,致使就業時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所學派不上用場。本科院校轉型職教,貴在根據實際,打造特色。如果在課程設計、人才培養模式上沒有科學合理的規劃,那么,即便轉型,也很難培養出高素質、受社會歡迎的職業技術人才。
轉變觀念
在現行的高考模式下,分數高的考生讀重點大學,分數低的考生才讀職業教育學校,從而形成不良的社會氛圍,即進入職業院校的學生好像就低人一等。這個問題解決不好,談其他問題都是一句空話。觀念的轉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從長遠來看,這項改革不能僅僅在教育系統內部單獨求解,應從制度層面改善職業技術人才的各方面待遇,拓寬其發展空間,讓他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唯有如此,人們才有可能提高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安心從事職業技術工作。
[解析]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最近15年來的迅速發展,高校畢業生的總量每年都在不斷劇增。教育部發布的公報顯示,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012年,毛入學率進一步提高到了30%。而今年畢業的高校學生又比去年增加了28萬,達到727萬。與此同時,由于經濟發展的放緩與結構調整、市場需求的總體日趨飽和以及就業觀念的普遍保守,使得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著實愈加凸顯。一邊是大學生不易找到滿意的工作,一邊是用人單位招工難,如何破解這一現實尷尬?600多所本科院校轉型職教,無疑是一劑良方。如果頂層設計合理,執行到位有力,我們沒有理由不期待。
面對這樣嚴峻的就業形勢,一方面就需要高校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轉變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則需要各校各地想方設法鼓勵、引導、便利、獎勵高校畢業生創業,實現自我就業。對于前者,高校應該廣泛開展畢業生現身說法等教育活動,用真實的案例教育、警醒即將畢業的學生切勿再死抱陳舊的一步到位就業觀念不放,而應該先就業再擇業,并且行行出狀元,只要腳踏實工作,在任何地方、任何崗位、任何行業,都能干出一片天地。對于后者,各校各地應該利用好國家的高校畢業生創業政策,讓更多的畢業生自主創業。
進一步來說,要破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難”,還需要大力調整高等教育的結構。一個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是,一邊是“技工嚴重缺乏”,一邊是“大學生過剩”。這種強烈的對比意味著我國的高等教育結構的確存在嚴重問題。換句話說,高等院校所培養的大量畢業生,企業并不需要。比如,企業需要大量高級鉗工、電焊工、打磨工、模具工、鉚工,可是諸多本科院校所培養的卻是學術型人才。而且更為嚴重的是,這些所謂的本科人才,毋庸諱言,其實不少都是名不副實的。因此,高等教育需要調整結構,比如嘗試將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轉型為職業技術教育院校,這樣既有利于促進就業,又有利于服務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
好在值得欣喜的是,我們看到教育部最近正朝著這個大方向采取組合改革措施:一是高考改革,即將出臺方案,實現兩類人才、兩種模式高考——學術型高考和技能型高考;二是組建了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育部副部長魯昕3月22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上說,教育部將做全國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職業教育類型轉變的工作。這就意味著,這些高校將要淡化學科、強化專業,緊密與市場的需要對接。
總之,這項利國利民的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是艱巨而復雜的,切不可操之過急。改善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需要多管齊下,而治本之策是調整高等教育結構,從而使就業的結構性矛盾能夠迎刃而解。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