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大學生就業創業成為今年重要課題
2014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紀錄,727萬名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再度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課題。這樣的背景下,來自廣東的一則新聞頗具關注價值!疤魬鸨撉啻骸2014年廣東大學生創業大賽日前在廣東金融學院舉行,3項主體賽事--創業計劃競賽、實踐挑戰賽和公益創業賽著重強調商業實踐運營,與以往的類似比賽相比,轉向了“營業實踐”和“落地”。此事在大學生群體中引起熱議。
2014年4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并完善支持和促進創業就業稅收政策;4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5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201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出臺……這一系列政策措施對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標準表述】多管齊下幫助大學生創業
[權威論述]
要全面深化改革,營造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促進社會流動,不斷激發廣大青年的活力和創造力。要強化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支持幫助學生們邁好走向社會的第一步。
--習 近平
大學生要敢于創業、勇于創新,這也是國家發展的希望所在。高校要積極培養創業和創新型人才,社會要大力提倡“雙創”精神,使年輕人更好地運用自己的“知識本錢”服務社會、創造財富。
--李 克強
[大學生選擇創業的原因]
在近年來的大學畢業生中,選擇自主創業的人越來越多。究其原因:
一是傳統的就業觀念業已轉變,自主創業日益普遍;二是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升級,帶來巨大的新興需求和創業機遇;三是一系列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效用的逐步釋放和擴大,產生了強大吸引力;四是高等教育大眾化帶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挑戰,推擠出創業的分流效應;五是大學生創新意識增強,敢想敢干,勇于創業。
[應注意的問題]
從大學生創業的外部環境來看,有學校教育和社會條件兩個方面需要注意。
一方面,大學有無開設并實施有效的創業課程,創業教育資源是否雄厚,創業實踐平臺--如大學科技園、“創業孵化器”以及各種各樣的創業基地是否好用,都關系到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養成。
另一方面,大學生進入社會創業,各種信息是否對稱、辦證注冊是否簡便、貸款融資是否好辦、稅收優惠能否到手、創業保護網是否密實,概無例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創業成效和創業信心。整體而言,目前的大學創業教育和社會環境,都有進一步改進的廣闊空間。
[自主創業的積極意義]
一是有利于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有利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創業能力是一個人在創業實踐活動中的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的能力。一個創業能力很強的大學畢業生不但不會成為社會的就業壓力,相反還能通過自主創業活動來增加就業崗位,以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
二是有利于大學生自我價值實現。大學畢業生通過自主創業,可以把自己的興趣與職業緊密結合,做自己最感興趣、最愿意做和自己認為最值得做的事情。在五彩繽紛的社會舞臺中大顯身手,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并獲得合理的報酬。當前社會鼓勵大學生創業,雖然是從化解就業難的角度來考慮的,但從大學生自身來說,其創業的主要原動力則在于謀求自我價值的實現。而只有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比例,整個社會才能形成創業的風氣,才能建立“價值回報”的社會新秩序。
三是有利于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我國高校擴招以后,伴隨著就業壓力,大學生素質與我國高等教育的水平一直為人所詬病。在提高大學教育管理水平與大學生素質的各類探索實踐中,大學生創業無疑是最經濟、最有效的辦法之一。通過創業與創業實踐,大學生可以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改變自身就業心態,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并學會自我調節與控制。也只有這樣,大學生創業才能成功。對于一個能自我學習,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與財務,善于拓展人脈關系,并能夠主動調適工作心態,積極適應社會的大學生來說,其就業將不存在任何問題。
四是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青年大學生作為中國最具活力的群體,如果失去了創造的沖動和欲望,那么中華民族最終將失去發展的不竭動力。大學生的創業活動,有利于培養勇于開拓創新的精神,把就業壓力轉化為創業動力,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各行各業的創業者。美國作為世界最發達的國家,其大學生的創業比率一直在20%以上。美國前總統里根曾說:一個國家最珍貴的精神遺產就是創新,這是國家強大與繁榮的根源。中國的未來在于大學生,中華民族的精神永恒則在于大學生旺盛的創造力與創新追求。
[多措并舉完善大學生創業體制機制]
從高等院校來看,亟待強化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專業性和銜接性。
首先,應針對不同類型高校建立適合實際的創業教育分類指導模式,F在,不少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意愿強烈,卻無從下手,紛紛借鑒創業教育起步較早的重點高校的做法,但客觀上并不存在一種適合于所有院校的創業教育模式,因此立足校情,探索特色做法,是當務之急。
其次,加強創業師資隊伍的建設。要教大學生創業,教師需熟諳創業。應盡快遴選接受過系統的理論學習、更有真實創業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補充進教師隊伍。
最后,實現創業類課程與專業課程相結合,跳出就創業論創業、創業與專業“兩張皮”的窠臼,使大學生對創業可望又可即。
從政府層面看,有待進一步增強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大學生創業中的問題,要靠政策來調整;全面解決大學生創業中的困難,要靠配套管用的政策來推動。
首先,要系統體現大學生創業激勵導向,如削減大學生創業中的資質認定項目,實行先照后證制。
其次,平衡各地的創業政策規定,清理戶籍限制等歧視性規定。
再次,制定落實政策的具體意見,如“創新創業類課程的設置要與專業課程體系有機融合”,在落實中需要更為詳細的協同性指導意見。
最后,加大創業教育政策執行監控力度。從黨的十七大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國家一直推行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但因缺乏監控措施導致落實不夠,因此亟須對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和評估。
【文章素材】以“大學生創業”為主題的精彩文章素材
[標題示例]
下好大學生創業這盤棋
讓大學生就業有“助” 創業有“路”
讓大學生創業可望又可即
讓創業“翅膀”帶動夢想飛行
[開頭示例]
1.當前,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開始把創業當做“另一種就業方式”。對于我國實際而言,創業教育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與開拓精神,不僅可以轉變青年人的就業觀念,以創業帶動就業,解決當前的就業難題,而且能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做好創業教育這篇文章,可謂正當其時。
2.十八大報告提出“支持青年創業”。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優化就業創業環境,以創新引領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達727萬,創歷史新高,需要開發更多就業崗位,實施不間斷的就業創業服務,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比例。實現創業帶動就業,政府要承擔起應盡的責任。不能僅僅依靠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要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讓這兩只手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就業增長。
3.鼓勵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不僅是擴大就業的基本途徑,也是增強經濟活力的內在要求。近年來,國家為鼓勵大學生創業出臺了許多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更好地發揮這些政策措施的效用,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關鍵在于積極開發培育適合大學生的創業項目,并提供配套支持。
[結尾示例]
1.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促進全社會形成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氛圍與機制,提升中國青年“創業力”,對提高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對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2.總之,無論是社會還是高校,對畢業生創業應該是從根本上培育他們創業的理念、促成他們主動地創業,而非由于擔心畢業生就業率低而想著通過讓學生畢業前的暫時“被動就業”“甩包袱”。如果高校真的抱著“甩包袱”這樣的心態促成畢業生就業,畢業生可能很快就會遭遇創業失敗、成為待業青年,進而產生更加嚴重的社會問題。
【申論命題】
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已經在歷年多次申論真題中考過,例如2009年四川省考申論真題主題就是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但是多次考過并不代表就不會重復考試。就業問題是一個長久的民生問題,特別是新一屆政府上臺以來,出臺多個文件,為大學生創業制造條件。國家領導人也在各種場合一再強調就業特別是大學生就業問題事關民生根本,從以上可見大學生就業創業主題會是一個申論熱門主題,中公教育認為,在以后的申論考試中還會多次出現。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