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近日,一則關于“大媽拆遷隊”的視頻被上傳于網絡,引發關注。據記者采訪獲悉,網曝內容發生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大媽拆遷隊”由近20名中年婦女組成,被別有用心的人組織起來,一人200元錢參與拆遷,幾次對被拆遷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身體傷害。
“大媽拆遷隊”,這詞甫一入網,就把網友驚呆了。因為就在上個月,媒體剛曝光河南南陽“艾滋病拆遷隊”。那起事件經過調查,拔出蘿卜帶出泥,最終讓當地多位官員受到處理。
毫無疑問,非法拆遷隊給人的印象是暴力的。而今它前面加了諸如“艾滋病”、“大媽”等詞,讓人苦笑之余,難免也會開啟“細思恐極”模式。眾所周知,隨著《物權法》和新拆遷條例的施行,以及國家層面在著力打破“GDP崇拜”,強拆行為確實已經有所收斂。但在某些地方,變異的“推土機經濟”仍然存在。一旦拆遷只追求效率,就會繞過法律程序,一些非法手段就被某些人運用起來。
而審視這些非法拆遷行為,我們不難發現,不論是“艾滋病拆遷隊”還是“大媽拆遷隊”,這些為了私利的拆遷隊員就像干壞事的短工。他們常用恐嚇、騷擾、打罵、撒潑等手段,干活和拿錢的時候,手腳都很麻利。這也從側面折射出了當地法律威信值偏弱。所以,當地有關部門應該在處罰這些奇葩隊員的基礎之上,做好“以案釋法”工作。
當然,如果對這類事件的調查處理只是蜻蜓點水而不是將病灶連根拔起,那么即使“大媽們”散了,也會有其他奇葩拆遷隊出現。因此,我們必須讓反思的焦點上升到更高層面,解剖諸如“大媽拆遷隊”的存世生態。原因很簡單:如果沒有拆遷者的謀劃指使和利益誘惑,這些個體不會被有序組織起來屢屢逼遷;如果沒有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管乏力甚至共謀,大媽們也不敢如此明目張膽、氣焰囂張。
奇葩拆遷隊的出現無疑是在挑戰我國法治的權威。國家三令五申,不允許任何單位和個人采取非法手段逼迫群眾拆遷。拆遷工作要牢牢遵守法治規則,這是底線也是國家意志。然而,在“艾滋病拆遷隊”、“大媽拆遷隊”等一系列事件中,常識卻被邊緣化,法律底線被一再突破。這說明,之前懲戒一些地方的非法強拆和逼遷行為形成的威懾力不足。所以,眼下最要緊的是,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各地應主動結合地方實際,建立扎實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維權機制和違法問責機制。并且,在此基礎上加強監管,嚴懲非法拆遷者和利益“保護傘”。目前,柘城警方已經開始對“大媽拆遷隊”著手調查,“大媽們”會受何處理、幕后指使者是誰、有無官員牽涉其中等問題,都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