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山東一家大型白酒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山東省政府對外接待用酒方面將出新的規定。“接待用酒禁止喝白酒,改喝國產葡萄酒,而濰坊地區政府接待用酒據說用地產葡萄酒。”雖然上述消息記者沒有找到相關政府文件,但據上述人員表示,山東省政府接待禁白酒喝紅酒確有其事。(3月31日中國新聞網)
中國 “酒文化”源遠流長,次生的“酒桌文化”儼然也成為政府公務接待的不成文“習慣動作”。所謂“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甚至成為某些地方、個別領導評價公務接待水平和接待人員誠意的關鍵標準。從公務接待到單位聚餐,從紅白喜事到接風洗塵,“無酒不成席,酒無不成禮儀”讓眾多公務員們在“酒場”或是混得風生水起,或是混的生不如死。雖然“八項規定”出臺以來,各地頻出“禁酒令”,但“接待只喝紅酒禁喝白酒”內部做法還是讓人不由得感嘆如此換湯不換藥“土辦法”實在有些自欺欺人。
美酒之于文人墨客就是靈感迸發的催化劑,之于親戚朋友就是感情聯絡的連通線,之于司機就是交通事故的催命符。可見酒本身并沒有錯,錯就錯在不適當的場合和不適當的對象。公務接待雖名為接待,但到底前面還有“公務”二字。本是工作八小時的向外延伸,又非私人聚會,就該公事公辦、一切從簡,為何老揪著“酒”不放,平添許多讓人惋惜的“酒烈士”、“酒英雄”?官場“酒桌文化”不但浪費大量財政資金,嚴重形象領導干部社會形象,而且“酒瓶子連著印把子”,極易形成滋生暗箱操作、權力尋租的土壤。
“紅酒替白酒”的鬧劇表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個別地方和個別干部仍然抱著陽奉陰違的僥幸心理來應付制度要求。要徹底扭轉當前“酒桌子上談工作”的歪風邪氣,讓公務接待回歸“無酒一身輕”,關鍵還是要加強制度落實和日常監督。唯有通過不定期明察暗訪、嚴肅追責,形成公務接待“不敢喝、不能喝、不用喝”的氛圍,讓“酒桌辦事”成為日常工作的“地雷區”,才能消除“無酒不成席”的痼疾。
關注"考試吧公務員"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公務員報名、真題答案、備考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