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題】
6月28日清晨,北大、清華四川招生組在微博上互相指責對方不正當搶生源,包括電話“騷擾”文理科前十報考學生、稱對方“欺騙”,以及“拿錢誘惑”等等,引來網友圍觀。6月29日晚,教育部首次就此事做出官方回應,稱明確規定高校不得在錄取工作結束前以新生高額獎學金等方式惡性搶奪生源。
【參考答案】
直接地看,錄取狀元,這是高校的政績。爭奪狀元,就是一種政績之爭,不過,本質上,這種行為是市場競爭驅動的。中國高校的政績之爭背后,是競爭的壓力。
【表明觀點:兩大高校生源之爭的直接原因和本質原因,透過現象看到了本質。這是發表看法,或者筆試面試中經典的表明觀點的方式。】
從這個角度來看,爭搶生源,不過是大學競爭、經營的一個表現,如同企業引進人才一樣,都是正常的行為。就像國外很多私立大學,會用獎學金來爭搶優質生源一樣。
但是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一方面固然是雙方相互揭底和攻擊,實在是斯文掃地。另一方面是底線盡失。搶生源是一種公平競爭,而公平競爭的前提是尊重規則。從北大和清華互相指責的內容來看,似乎兩校都未將規則放在眼里,涉嫌違反政策砸錢,誤導和欺騙考生。
【指出要正確看待這種名校之間的競爭:正常表現,但是手段錯誤。】
兩所高校出現惡意爭奪生源的現象,一方面源于我國當前的招生模式。在目前的集中錄取制度之下,大學并無多大自主權力,因此,不可能承諾學生錄取。在一些發達國家,大學發給學生錄取通知書,并承諾給多少獎學金,一名學生可獲多張錄取通知書再根據錄取學校、專業、獎學金做出選擇,是學校的正常招生模式,但在我國,大學發給學生所謂預錄取通知書,和承諾給多少獎學金,是違規的。
另一方面,名校熱衷于生源爭奪戰,源于信心不足。在很多優秀考生流向海外高校、香港高校的環境下,那些名校的焦慮情緒不難想象。正是因為它們已經認識到自身吸引力銳減的事實,并且在正常的競爭生源的方式未公開透明的情況下,才有了緊迫感,造成爭奪生源時有辱斯文。
【分析名校生源爭奪戰的原因:招生模式和學校信心不足。】
每一所名校都有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夢想,但是,目前這種低水平的生源爭奪戰,只會讓這個夢想更難實現。在提升中國教育整體水平方面,那些擁有大量優質教育資源和政策優惠的知名高校,應該起到“火車頭”的作用,而不是給其他普通高校樹立壞榜樣。各大高校要在競爭中互相進步,在促進招生公平、鼓勵科研創新、改革人才培養機制等方面有一個良性循環。
【總結提升,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向:爭做一流大學,知名高校要做榜樣,如此才能良性循環。】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最新資訊、職位表、真題答案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