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分析]
考試吧認為,當前我國司法工作處于尷尬境界的原因在于:一邊是大量的糾紛矛盾無法化解,另一邊卻存在當事人“信訪不信法”,寧愿信訪也不愿通過法院這一司法途徑解決糾紛。即使爭議進入司法程序甚至法院作出裁判,仍有不少人繼續信訪和上訪,司法無法發揮終結爭議的作用。同時,司法腐敗和司法不公在現實中也屢有發生,這些使司法的公正性受到懷疑。我國要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必須致力于解決當前損害司法公正和影響司法形象的突出問題,做到對司法腐敗和損害群眾利益、為群眾深惡痛絕的事“零容忍”。
[正確認識司法公正在維護社會公正中的職能作用]
司法公正是社會公正的最后一道保護屏障。公正涉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法律、倫理等諸多方面,包含著公平、正義、平等概念和理念。司法具有參與社會管理與矯正違法行為的重要職能,司法通過公平地裁判案件,可以使社會秩序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走向公平合理的法治軌道,從而促進社會公正的實現。司法通過對干擾破壞社會公正的違法分子和違法行為的矯正、補救,可以保障社會公正得到及時恢復,從而實現社會公正。因此,司法公正不僅能夠維護社會公正,而且可以通過矯正、恢復、彌補等方式實現法律公平和正義。
司法是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司法公正是社會公正對司法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實現社會公正的重要手段之一,司法不公必然會影響社會公正的實現。同時,司法是社會調整系統的一個重要機制,但不是唯一的機制,除司法之外,社會中還存在著行政執法等其他類型的調整機制。因此,司法不可能適用于一切社會行為和領域,司法也只能在它所調整的那一領域內實現公正。對于司法調整領域外的其他社會領域行為的公正,司法公正無法調整和涉及。因此,應當正確看待司法公正在維護社會公正中的職能作用。
[具體措施]
第一,要堅持司法為民,司法工作者要改進工作作風,加大對人民群眾尤其是困難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針對金錢案、人情案、關系案等廣大群眾反映強烈的司法不公問題,政法戰線的同志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要重點解決好損害群眾權益的突出問題,決不允許對群眾的報警求助置之不理,決不允許讓普通群眾打不起官司,決不允許濫用權力侵犯群眾合法權益,決不允許執法犯法造成冤假錯案。政法干警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問題改起,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第二,司法工作者必須堅守職業良知,強化職業道德,增強堅守法治的定力。“法不阿貴,繩不撓曲。”這是法治精神的真諦。如果沒有堅守法治的定力,沒有秉公執法的職業道德,面對權勢、金錢、人情、關系是抵不住誘惑、抗不住干擾的。政法工作者要構筑起整個政法戰線的中流砥柱,也構筑起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堅固防線。
第三,公開透明是實現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權力運行不見陽光,或有選擇地見陽光,公信力就無法樹立。執法司法越公開就越有權威和公信力,要堅持以公開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潔。當前,中國司法公開已經超越了庭審公開,要進一步朝著審判流程、裁判文書、執行信息三大領域公開邁進。
第四,靠制度來保障,讓執法司法權在制度的籠子里運行。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要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要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最新資訊、職位表、真題答案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