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東北 人口 人才 外流
【熱點背景】
近段時間,東北人口加速減少連續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昨天《中國青年報》報道,東北地區很多工廠周邊的飯館不斷關張,醫院產科護士也愈發清閑。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東北三省超低的出生率和年輕人越來越多的離去。
由于東北三省是中國的老工業基地,城鎮化水平較高,計劃生育執行較好,近些年的出生率一直較低。到了這一代,年輕人受到觀念和經濟因素的影響,即使鼓勵生育,也有很多人不愿意多生。 比超低出生率更觸目驚心的,是年輕人口的外流。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東北三省人口每年凈流出180萬。東北三省的老年人口占比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兒童和青壯年人口占比又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從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80年代,東北多數時候都是人口凈流入地區,充足的人口資源使東北在1945年成為亞洲最發達的地區,并在1949年后成為“中國工業的搖籃”;然而現在,伴隨人口的流失,東北經濟也拉響了警報,東北這個曾經輝煌的地區變得留不住人了。
作為中國計劃經濟模式下建設工業化的樣板和標兵,東北在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出現了極大的不適應。1990年代末,東北實施國有企業改革,全國3000萬下崗職工中有四分之一左右在東北。2000年代初,東北國有企業占到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目前已經降至50%左右,但仍高于全國30%的平均水平。這些國企并沒有能力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與此同時,東北的經濟結構也惡化了,更依賴投資和制造業,2013年投資占到東北GDP的65%,幾乎較十年前翻番,全國平均水平為50%。投資雖然能帶來經濟數據的增長,但對普通人的生活影響卻沒那么大。
而能提供最多就業崗位的民營企業,在東北舉步維艱。《財經》雜志曾報道,原遼寧省委書記王珉發現,這個工業大省的部分部門、官員在招商引資之后,動輒“關門打狗”——以各種理由對民營企業進行罰款!敦斀洝冯s志引用多個開發區官員的話說,不少為遼寧國企配套的南方中小企業,或撤資回鄉,或轉戰他地。有的配套企業遷到天津或河北,仍與遼寧國企有業務往來,寧肯多付運費,也不再付“制度成本”。
國際經濟形勢也對東北不利。美國、歐洲、日本長期占全球貿易的60%以上,給中國東部沿海提供了發展機遇,但是距離東北較近的日本、韓國,占中國對外貿易的比重都在下滑。尤其是日本,受到中日關系的影響,2014年前三季度,日本在遼寧的投資同比降低33.5%。韓國投資僅為日本的三分之一,而且降幅更大。
沒有更多的就業崗位,導致東北勞動力人口的過剩。2010年,東北20-59歲的勞動力占總人口的比例高達68.3%,僅低于北京的73.4%、上海的71.4%、天津的71.0%,高于全國的62.6%。雖然北京、上海存在同樣的問題,但由于有產業優勢,能通過國內、國際市場解決就業,但東北產業還處于劣勢,勞動力過剩只能驅使年輕人外流。
更為直接的問題是“錢”,201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遼寧省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黑龍江和吉林省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更發達地區比,差距就更大了,2012年黑龍江省的社會平均工資為2843元,廣東省則達到了5313元。
【考點分析】
一、 原因
模擬試題:根據材料,概括東北留不住人的原因。
要求:概括準確,全面,不超過200字。
【參考解析】
原因如下:
1、外來投資少。2、民營企業舉步維艱。3、國際經濟形式不利。4、沒有更多就業崗位。5、人均支配收入低。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最新資訊、職位表、真題答案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