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網評論員 滕朝陽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國,把治國理政納入法治軌道,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執政興國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法治時,多次援引《韓非子》中的話:“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對此,一般理解為執政者依法辦事,國家就強盛,反之就衰弱;也有人理解為,遵紀守法的人是成為強勢群體還是弱勢群體,關系一個國家的強弱。總之,都是強調法治至上的精神及其極端重要性。
全面依法治國,首要的命題是建設法治政府、提高司法公信力,也就是要使“奉法者強”。如果一級政府發一個文件就可以給自己增設一項權力,如果執法人員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甚至以權壓法、權錢交易、徇私枉法,如果司法人員辦金錢案、關系案、人情案,“吃了原告吃被告”,怎么可能在全社會形成崇尚法治的風氣?
欲使“奉法者強”,首先要通過制度建設約束公權力,培養公職人員的法治思維和法治意識。習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間,浙江省就曾專門為四套領導班子配備律師顧問團,陪同下鄉接訪。如今,各級地方政府都在按照中央要求,大力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以使政府行為在法律的規制下展開。這當然只是法治進步的一個方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干部在推進依法治國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奉法者”眾多,然而他們強不強,關鍵還要抓“關鍵少數”。商鞅說:“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黨政主要負責人是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自己首先要有法治意識,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
歷史上有名的馬服君趙奢,做征收田 租的官員時,“收租稅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便依法處治了平原君家9個當權管事的人。平原君大怒,要殺趙奢。趙奢說了這樣一番話:“君于趙為貴公子,今縱君家而不奉公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諸侯加兵是無趙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輕于天下邪?”他的意見與韓非驚人相似,卻或許更值得各級“關鍵少數”深思。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真題及答案、最新資訊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