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國家公務員招考公告| 資格審查|大綱|繳費時間| 職位查詢
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一家企業竟然把環境自動監測儀的探頭放在礦泉水瓶子里,得出了一張“漂亮”的污染物處理記錄表。治理造假的秘密被揭開后,該企業的相關負責人也因涉嫌偽造監測數據被移送公安機關。環保部近日發布的環境違法案件的相關信息顯示,2016年年1至8月,全國各級環境執法機構共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環境犯罪的案件1172起,同比上升14%。環保部今天還披露了多起企業造假的細節。(10月19日 《中國青年報》)。
綜合分析
[原因分析]
縱觀環境數據的造假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很多地方要求企業安裝運行在線監控,但設備的采購運行費用卻要企業自理,導致企業采購質量低的設備,造成數據不準或經常發生罷工等。
二是,雖然各地要求在線設備第三方運營,而運行費用也要企業自掏腰包,導致企業與在線設備運營方沆瀣一氣造假的現象屢見不鮮。
三是,環保部門監督性監測存在周期過長和監督真空,給企業造假留有可鉆的空子。
四是,對數據造假企業處罰不嚴。
[影響]
理企業污水排放,是企業的應有之責,也是環境保護部門的法定之責。然而,生產企業將污水監測管路放在純凈的礦泉水中,一張“漂亮”的污水治理監測表單,透露出的是企業在治理污染方面的枉費心機,更反映出環境治理任重道遠。
一些企業囿于眼前小利,在治理污染上并不積極,反而耍起小聰明,或者對監測數據造假,或者私自在排污監控網管上做手腳,對付環保部門的污染治理,雖然一時省下了治污費用,但卻無形中重蹈了污染型低端發展的老路子。
當前,正處于治理污染的爬坡攻堅期,污水治理、空氣治理本就困難重重,倘若企業不主動減排,甚至還出現數據造假,這對企業而言,難以實現綠色發展、難以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甚至還可能頻發環境污染,最終也難逃嚴格治理的法眼,甚至會加大治污成本。
對策措施
第一,對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違法行為,必須嚴格按照新《環保法》的規定,除了加大、加重對企業罰款和對責任人行政拘留外,對性質嚴重,或造成重大環保事故的,還要追究企業責任人法律責任。
第二,環保部門在加大監督執法頻率的同時,還要聯合公安部門,借助公安部門的網絡技術優勢,及時發現企業的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行為,并進行查處和打擊。
第三,一經發現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及運維企業參與環境監測數據造假,除承擔連帶責任和追究法律責任外,還要將相關機構或企業,以及涉及人員列入黑名單,并禁止其參與環境監測服務或政府委托項目。
第四,在采購環境監測服務或在建立在線監測系統時,監測儀器設備必須具備防止修改、偽造監測數據等功能。
(文章插圖來源與網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