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國家公務員招考公告| 資格審查|大綱|繳費時間| 職位查詢
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熱點銜接】
近日,湖南文理學院大四學生黃某利用十多名大學生的個人信息貸款50余萬元的事件引起廣泛關注。被卷入此事的多名學生稱,去年至今,黃某以自己錢不夠花為名向要好的同學求援,提出借錢要求。當對方表示沒有足夠的現金時,黃某便提出可以用網貸平臺進行貸款幫忙。多名學生指出,網貸平臺在接收到申請學生的照片、學生證、身份證及銀行卡信息上傳后即成功完成注冊,隨后就放款。他們將錢取出轉給黃某后,由黃某再每月進行分期還款。但因黃某使用了多個同學的身份進行貸款,且已巨額欠款未還,導致“幫忙”的同學面臨巨大償債壓力,因此事發。
10月9日下午,湖南文理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楊云回應該校學生黃某利用他人個人信息貸款事件時表示,涉事大學生已經休學,并已與幫其借貸的5名該校同學達成相關還款協議。
【申論預測】
鄭州學生因無力償還校園網貸借款而自殺,女大學生被校園借貸平臺要求“裸持”,湖南文理學院學生利用同學個人信息貸款50余萬元而無力償還……近年來,種種因校園網貸而引發的極端事件層出不窮,校園網貸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廣為詬病。針對校園網貸亂象,請談談你的看法?
【解析】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大學生分期消費市場成為投資發展重地,眾多“校園網貸”平臺紛紛到高校“跑馬圈地”,雖然給大學生消費和理財開辟了新路徑,幫助一些大學生解了燃眉之急,但是野蠻生長的校園網貸也誘使學生背上信貸危機,嚴重威脅著整個校園生態。
首先,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不成熟,自控能力還不強,“校園網貸”推崇的超前消費和貸款提前使用理念,極易誘發學生消費欲望膨脹,致使其形成錯誤的消費觀念,甚至走上歧途。顯然,湖南文理學院黃某為過奢侈生活而不惜利用同學信息網貸以致背上巨額債務就是典型案例,而鄭州學生鄭某也是因校園網貸的誘導在賭球道路上一去不返,最終因無力償還貸款而跳樓自殺,由此同學之間也是人人自危,校園單純的人際關系環境就此蒙上陰影,此種“校園網貸”的危害可見一斑。
其次,大學生金融理財知識匱乏,風險預測能力與風險意識不足,防范意識也欠佳,以致無法清晰辨別不少“校園網貸”中的高利息陷阱,很容易被“貸款程序簡便、零利率、放款速度快”等宣傳口號誘導,從而陷入“利滾利”的怪圈不可自拔。而大部分貸款公司往往采取追索、威逼、上門要賬、盯梢甚至是發展下線、違法逼債等行為,大學生顧于臉面和學業往往忍氣吞聲,久而久之成為高利貸的犧牲品,付出慘痛的代價,女大學生被借貸平臺要求“裸持”,最終因無力償貸而致使個人隱私泄露,就是鮮明教訓。
為此,繼2009年銀監會發布命令嚴格限制信用卡入校后,2016年銀監會聯合教育部又共同發布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以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管和整治,嚴肅查處針對大學生的違法放貸行為,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當然,高校更應承擔其主體責任,加強對大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引導教育,要注重對大學生健康人際關系、科學人生態度、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讓大學生能理性看待金錢,理性對待個人行為,正確面對和把握人生。
而大學生則應增強自身的投資理財意識和觀念,明確投資理財目標,學習投資理財相關知識,掌握相關理財技巧,提升風險防范意識和風險預測能力,從而選擇正確的投資理財方式,培養合理的消費習慣。
“校園網貸”本代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如今卻變成行業毒瘤,引人唏噓。希望嚴格的管理、理性的投資、智慧的理財能使“校園網貸”演變成大學生自我發展的動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