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全力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關于全面依法治國
全面依法治國是關系我們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從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這一重大戰略部署。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依法治國問題,并作出我們黨歷史上第一個關于加強法治建設的專門決定,開啟了中國法治新時代。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個總目標“既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和總抓手,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綱舉目張的意義”。法治體系作為法治建設的“綱”,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干工程。全面依法治國,就要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首要的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要維護憲法尊嚴、權威,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堅持立法先行,堅持立改廢釋并舉,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體系,完善包括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在內的社會規范體系,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基本遵循。要完善立法體制,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要優化立法職權配置,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健全立法起草、論證、協調、審議機制,完善法律草案表決程序,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提高法律法規的可執行性、可操作性。要明確立法權力邊界,從體制機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法律化。要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及時反映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人民群眾關切期待,對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發展、完善社會治理、保障人民生活、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抓緊制定、及時修改。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法律的有效實施,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和難點。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就是要堅持憲法確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不動搖,堅持憲法確定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不動搖。必須明確,我們堅持的依憲治國、依憲執政,與西方所謂的“憲政”本質上是不同的,不能用所謂“憲政”架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依據憲法治國理政,堅決糾正一切違反憲法的行為。要按照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要求,加快建設執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增強全民法治觀念,確保法律的全面有效實施。
全面依法治國,要建立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權力不論大小,只要不受制約和監督,都可能被濫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這是一條鐵律。”要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進一步健全法治保障體系。要切實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提高依法執政能力和水平,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組織保障。加強法治專門隊伍和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加強機構建設和經費保障,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堅實人才保障和物質條件。改革和完善不符合法治規律、不利于依法治國的體制機制,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完備的制度保障。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黨內法規既是管黨治黨的重要依據,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有力保障。要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構建以黨章為根本、若干配套黨內法規為支撐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提高黨內法規執行力。
相關推薦:
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時間 | 2018國考報名時間 | 職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