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點擊查看: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指導
背景鏈接*
(一)含義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道互補為內核,還有墨家、法家、名家、釋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后語等。
(二)特點
1.世代相傳。
2.民族特色。
3.歷史悠久。
4.博大精深。
綜合分析*
(一)重要性
1.傳統文化是增添城市文化氣息的根本方法。
2.傳統文化是弘揚民間藝術的重要基礎。
3.傳統文化是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有效途徑。
(二)對策
1.傳承傳統文化應提倡中國的傳統節日。
2.傳承傳統文化應該提升文化自信。
3.傳承傳統文化應該生長出現代的審美趣味。
參考范文*
弘揚傳統文化 彰顯“大國范兒”
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名片,我國的傳統文化,更是華夏民族積淀數千年的瑰寶。古詩詞作為文化精粹,在小學教材里卻遭遇邊緣化危機,習近平主席對此表示:“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我們需要對傳統文化經典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傳承中弘揚,在發揚中光大。
傳統文化需要流行,但不能被誤讀。博物館里的文物、歷史長河的人物、古籍里的文字都可以通過現代手段“活”起來,重新被現代人所熟悉。然而,一窩蜂地開辦“少兒讀經班”,博人眼球的“開筆破蒙”,甚至借“復興”之名行“復古”之實,純為牟利或宣傳封建迷信,則可以休矣。當傳統遇上流行,文化和思想的碰撞在所難免,需要我們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真正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弘揚傳統文化需要打造文化品牌。品牌的背后是實力,深處是文化。“中國文化元典”是我們深厚傳統文化的代表,也是我國文化在國際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經典之作,已經成為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個品牌。從國際來看,一個國家的文化品牌是了解這個國家的重要窗口,只有彰顯中國元素的傳統文化才能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膾炙人口的名曲《茉莉花》發源于揚州小調,這首極具東方韻味的民間小調被意大利歌劇作家普契尼用作《圖蘭朵》的主題音樂,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名作。可見,傳統文化是打造文化品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文化似水,水成于無形,隱于其中,卻凝結一切;文化似水,潤物無聲,又難阻擋。”當今世界,文化在國際競爭中的影響越來越大,文化品牌競爭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因此,我國有必要著力打造屬于自己的文化品牌.讓其成為民族精神的書寫和表達。
弘揚傳統文化需要講好中國故事。深化國際經貿合作我們需要走出去,用文化架設溝通的橋梁,化解誤會;面對國外此起彼伏的文化潮流我們需要走出去,用文化彰顯大國的風范,激流勇進。一個自強的文化必定敢于“走出去”,因為這樣會在世界舞臺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競爭中發展自己;一個自覺的文化必定慣于 “走出去”,因為這是突破固步自封,追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文化活力;一個自信的文化必定樂于“走出去”,因為展示自己就是“當今之世,舍我其誰” 的價值實現。文化不是化石,只有發展才能成長,只有走出去才能擁有影響力。
弘揚傳統文化需要取長補短。文化輸出的本質是要傳遞真實而又全面的中華文化,是要為人類健康向上的發展做出獨特貢獻。而不能為了輸出而輸出,揠苗助長一味迎合市場需求。因此,修好內功,夯實自身文化基礎是文化輸出的前提。面對國外優秀文化成果,采擷精華,內化為己;回顧五千年文化瑰寶,攝取甘霖,升華進取;立足日新月異當代精神,反思闡釋,豐滿價值。古人即云:“師夷長技以制夷。”如今,文化是世界的文化,在面對從未間斷的危機和挑戰,海納百川,兼容“文化鯰魚”,是中華文化一如既往傲人的姿態,在危機和挑戰中浴火重生,讓華夏文明一脈相承,讓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文化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共通血脈,是一個國家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園。要想實現文化自強戰略,打造文化強國,就必須堅持修內功的同時,注重走出去戰略,尤其要走進去,讓中國文化真正在國外生根發芽,不斷壯大。唯此,才能向世界展現真實而又強大的中國。
延伸閱讀*
1.濱州:培風書院育人化人效果好
濱州市培風書院開展“國學文化進校園,國學進社區、國學進企業,國學進黨政機關”,引導公民接受優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養,弘揚奉獻精神,從而更好地明志、益德、立品、做人。
2.北京:百老匯音樂劇讓中西文化交流更順暢
百老匯音樂劇《變身怪醫》終于有了中文版,讓北京觀眾搶先試聽《只有你最懂》《就在這一瞬間》等經典曲目。作為《變身怪醫》首個中文版,中文版執行導演周笑微介紹,為了讓中國觀眾習慣唱段與臺詞,光劇本打磨就花費了2年時間。
3.戰狼:和中華民族精神高度契合的好電影
《戰狼2》不能說做到了完美無缺,但它的難能可貴之處在于,以其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有機統一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不僅贏得了高票房,而且贏得了市場的尊重。好的作品無一例外具有優秀的精神內涵。這部影片硬朗獨特的價值取向和美學品格,與中華民族精神內涵相契合,恰到好處。
4.多部門:《關于戲曲進校園實施意見》出臺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促進戲曲傳承發展,中宣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部日前出臺《關于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意見明確,2017年,在試點基礎上,有條件的省區市大中小學以及中央部委所屬高校爭取實現所有學生免費欣賞1場優秀戲曲演出。2018年,戲曲進校園活動蓬勃開展,戲曲教育豐富多樣,爭取實現全國所有大中小學每個學生每年免費欣賞1場優秀戲曲演出。2020年,戲曲進校園實現常態化、機制化、普及化,基本實現全覆蓋。
5.圓明園:文化創意市集大力開展。
在展示區域,主要是基于圓明園的歷史文化、珍貴文物、“網紅”黑天鵝及荷花等元素開發制作而成的系列文創產品,市民可以在非遺傳承人的帶領下,親手體驗非遺傳統項目;也可以通過各類產品指導手冊動手操作宮廷插花、宮廷團扇、古建拼裝等,在游園的同時,體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此外,市集還有圓明園VR系列產品,游客戴上VR眼鏡,即可看到立體復原后的大水法、觀水法、正覺寺文殊亭等,感受圓明園歷史上的真實美景。
相關推薦:
2017公務員時事政治熱點匯總 | 兩會熱詞解讀(12 個)
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時間 | 2018國考報名時間 | 職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