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點擊查看: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指導
背景鏈接*
2017年7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將已審議的《快遞條例(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草案突出以規范促行業發展,規定了簡化快遞布局設點手續、提供車輛通行停靠便利以降低物流成本等措施,明確了快遞服務規則和寄遞安全責任,并強調保護消費者和快遞從業者合法權益,對加盟經營、損失賠償、用戶信息安全保障等作了規范。
自2007年以來,我國快遞行業就發展迅猛,業務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有數據顯示,我國快遞行業2016年已完成快件量330億件,業務量占了全球40%,全行業業務收入也突破了4000億元。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企業發展成本較高、快遞安全形勢較嚴峻、行業粗放發展等問題也被一一暴露。
綜合分析*
[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良莠不齊,業務集中度不高。由于快遞服務市場準入門檻較低,發展初期各路資本一哄而上。以全國為例,從第一家民營快遞公司快意達誕生短短幾年,快遞企業迅速膨脹到6000多家。由于部分民營快遞企業資金、規模、管理等方面先天不足,競爭力較弱,長期靠價格戰的無序競爭求生存,低價格、低成本、低服務已經形成了惡性循環。
二、加盟企業居多,運營規范化不足。面臨生存與發展的壓力,許多民營快遞企業采取加盟制形式,這種相對松散的體制由于每個加盟商都是以利益為中心,管理相對粗放,粗暴分揀、丟失、損壞、爆倉、停運等問題屢屢出現,服務中使用不平等格式條款、服務延時、理賠拖沓推諉、收送件操作不規范等侵害消費者投訴時有發生。
三、市場細分不足,服務制造業能力待提高。絕大多數快遞企業業務同質化,對快件時效管理和全程監控的軟硬件投入不足,服務質量不高;重視對普通快遞服務業務的低層次競爭,忽視了市場對溫控、防震、防腐等特殊物品的寄遞需求;滿足于在傳統的物流產業鏈淘金而忽視了對再包裝、報關、保險、倉儲等增值服務、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的市場開拓。
[原因分析]
一方面,隨著電子商務發展進入法制化、規范化軌道,快遞行業平穩發展面臨的不確定因素有所增加。行業整體供給結構不合理,同質低效的發展模式仍未得到實質性的轉變,企業內生動力與核心能力不足,對新業態、新模式主動適應能力不強,在產品結構、地區發展、企業運營等方面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仍然突出。
與此同時,信息技術支撐能力滯后、技術創新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協同發展能力不足等問題依然是快遞行業的短板。快遞企業末端網點盈利水平下降、運營異常、快件積壓無人派送等不穩定事件時有發生。
另一方面,一些企業安全意識淡薄,在安全方面的投入和培訓不足,且標準化程度也不高,存在收寄驗視把關不嚴、實名收寄執行不力、過機安檢流于形式等問題,其主體責任亟待強化。
事實上,隨著快遞業務量持續高位增長,企業長時間高負荷運轉,一線人員勞動強度大、安全意識弱,易發多發交通、消防、用電、機械傷害等安全事故。因此,完善相關的安全配套制度,提升大數據支撐安全監測、預警、處置的能力迫在眉睫。然而,一些地區不愿抓、不會抓、不敢抓等問題仍然存在,部門間協作還未形成有效合力,綜合治理和屬地責任尚未得到很好的落實,導致了強安全、固基礎的進程依然困難眾多。
參考對策*
一、建立健全行業管理機制,加強快遞行業規范化管理。盡快建立健全行業管理機制,加強對民營快遞企業的規范化管理。嚴格規范服務,制定實名制信息保護制度,落實快遞實名制相關要求,快遞經營網點應明碼標價,建立責任追溯制度和賠償標準。
二、加強行政部門監管職能,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明確相關行政部門責任,郵政、工商、消協等責任部門,要認真履行對快遞業的監管職能,加強對車輛配備、人員管理、配送流程等環節的監管力度。加快建設網絡監管平臺,盡快實現電子化系統管理。要加快建設標準化電子平臺,各注冊快遞公司均實行網絡化管理,對所有物流訂單實行網絡統一監管,促進快遞業又好又快發展。
三、加強快遞隊伍建設,提升行業服務水平。加強對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由人力與社會保障部門組織針對性專題培訓,對從業人員進行政策法規、行業準則、交通安全等方面進行統一培訓,將其納入職業資格考試制度,取得從業證書才能上崗,以此來提高快遞員基本素養和業務水準,要求統一行業著裝,堅持持證上崗,亮證服務。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決行業就業荒。鼓勵職業院校開設相關專業,定向培養人才,并由政府、院校和企業簽訂就業合同書,定向委培。加大獎學金和助學金的比率,吸引生源。對從業人員,由政府組織醫療機構對其定期進行公益性健康體檢,并要求快遞公司為快遞員購買意外保險,政府按規模大小對快遞公司進行適當補貼扶持。
五、科學規劃布局城鄉網點,聯動協調合理化運營。當前快遞網點布局不是過于密集就是過于分散,應根據經濟、環境、人口流動等因素科學規劃城鄉快遞網點布局,滿足所有客戶需求。目前物業與快遞的合作已是一種趨勢。對于物業公司代收快遞所付出的各項成本,應在政府引導下,物業公司和快遞公司應達成協商意見,銜接到位,更好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快遞業合理化運營。
文章素材*
[標題]
1.以規范促快遞行業健康發展
2.快遞業的規范是全民的需要
3.以標準支撐物流行業規范發展
[開頭]
示例一
互聯網等新型的銷售模式離不開快遞業的發展。“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通過一些詩詞能夠想象出幾千年前驛站快遞的場景。時光荏苒,斗轉星移,如今快遞遍布了祖國的各個角落,普通老百姓正在享受著快遞直達帶來的便利。
示例二
近年來,我國快遞行業發展迅猛。目前,我國快遞從業者超過200萬人,快遞業市場規模龐大,毛細血管遍及城鄉。但與電子商務發展狀況相似,快遞業客觀上存在著管理規范滯后的情況。現實中,因快遞延誤、丟失、損毀導致的糾紛時有發生;由于眾包模式缺陷,承包商臨陣脫逃、快遞堆積如山的新聞屢見報端;收寄實名制難以得到有效落實,個人信息泄露成為集體焦慮……在粗放發展的背景下,快遞業確實存在著不少治理短板。
[結尾]
示例一
方興未艾的快遞業亟待納入法治軌道,才能真正得到可持續的良性發展。否則,林林總總的快遞亂象,必然會為這個“朝陽產業”蒙上灰色的霧霾。出臺快遞條例恰逢其時。但愿快遞業立法進一步提速升級,早日將快遞業納入有序發展的法治軌道。
相關推薦:
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時間 | 2018國考報名時間 | 職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