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關于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習近平總書記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對新常態的基本特點、科學內涵作了精辟闡釋,對新常態怎么看、新常態下怎么干提出了明確要求。要主動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與時俱進抓好經濟工作,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物質基礎。
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
發展才能自強,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面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出現的一系列困難矛盾、風險挑戰,必須更好落實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實現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發展,民生改善、就業充分的發展,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活力增強、結構調整有成效的發展。
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是針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出來的。過去,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曾經在我國發揮了很大作用,大兵團作戰加快了我國經濟發展步伐,但現在再按照過去那種粗放型發展方式來做,不僅國內條件不支持,國際條件也不支持,是不可持續的。把經濟發展僅僅理解為數量增減、簡單重復,是形而上學的發展觀。如果仍然想著粗放型高速發展,習慣于鋪攤子、上項目,即使暫時把速度抬上去了也不會持久,相反會使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進一步積累、激化。
發展必須保持一定的速度,但并不是單純追求增長速度,而是追求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衡量經濟發展好壞,不是速度高一點,形勢就“好得很”,也不是速度下來一點,形勢就“糟得很”,而是要看有沒有質量和效益,就是投資有回報、產品有市場、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環境有改善,這才是我們要的發展。
實現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必須遵循規律、按規律辦事。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必然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實際出發,把握發展新特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必須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堅持包容性發展,必須堅持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包容性發展新機制,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要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更加扎實地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以結構深度調整、振興實體經濟為主線調整完善相關政策,構建產業新體系,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轉方式調結構的基礎動力在創新,要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形成一批重大創新成果,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使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經濟活動,形成新的產品群、產業群。
考生如有如有任何公務員考試報名及備考問題歡迎添加老師微信免費咨詢。(微信號:wtkzzz)
相關推薦:
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時間 | 2018國考報名時間 | 職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