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點擊查看: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指導
背景鏈接*
2017年9月12日上午,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寶塔派出所召開“湖湘公園眼鏡蛇事件”通氣會,警方通報稱目前已行政拘留放生眼鏡蛇人員,仍在加緊尋找眼鏡蛇,“加派工作人員和保衛人員進行24小時巡查”。9月10日下午3點鐘,微博上一段在湘潭的湖湘公園有人放生眼鏡蛇的視頻引起廣泛關注。
近年來,盲目放生、隨意放生事件屢有發生,既可能破壞生物多樣性,又可能擾亂當地正常生活秩序。如2016年4月份,北京懷柔山區有人私下放生了幾百只藍狐和貉,咬死、咬傷附近許多家禽,在當地造成恐慌。有些所謂的“愛心人士”購買外來物種如巴西龜等放生,導致當地生態被破壞。還有人放生時漫無目的,不加選擇,放生一些沒有野外生存能力的動物,以致其被放生后就被捕殺或餓死。
|綜合分析*
放生是一種值得尊敬的善舉,在民間有著悠久的傳統。而且放生還能體現出對生命的尊重,對生態環境和自然的熱愛,并能喚醒人們的惻隱、仁恕、慈悲之心。但近年來,盲目放生、隨意放生事件屢有發生,既可能破壞生物多樣性,又可能擾亂當地正常生活秩序。
一些“愛心人士”只顧放生,卻沒有考慮到被放生的動物能否存活,當地的生態環境能否承受,當地的居民生活是否會受到影響。就以放生眼鏡蛇事件來說,放生者不可能不知道眼鏡蛇有劇毒,可致被咬傷者死亡。這樣的放生顯然會給當地居民人身安全帶來極大隱患,給當地居民帶來恐慌情緒。因此,說這樣的放生行為擾亂了公共秩序一點也不為過,行為人就該承擔被治安拘留的法律后果。
放生亂象不絕,與放生者的認識和知識儲備有關。其實,放生者應該尊重自然、愛惜生命,對被放生動物的習性、放生地的生態等要充分了解,才能做到科學放生。如果無視這些條件而任意放生,極可能造成當地生態平衡破壞,甚至給當地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
|參考對策*
一是放生不得干擾當地生產、生活,不得危害生態系統應該成為放生者的底線和常識。放生者在積德行善時也要講究科學,在放生時做到不破壞生態環境、不侵害他人正當權益。
二是執法部門也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引導人們依法放生、科學放生、文明放生。尤其應加大查處力度,推出一些像拘留放生眼鏡蛇者那樣的典型案例,以形成威懾,倒逼放生者規范放生。
三是加強監管,對于那些無視既有規定的放生行為,特別是造成村民財產損失的,加強事后追責,讓任性而為者賠償損失,付出應有代價。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