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據報道,日前,一項基于全國2800余家企業的調研數據顯示,應屆生的流動性高于整體離職率,一年內主動離職率達20%,高于整體平均的12%。有62%的企業認為,2017年應屆生招聘更有難度。
在就業市場上,這樣的消息很難讓人驚訝。畢竟,“閃辭”一詞已成了流行語界的明日黃花。一些90后職場新人一年之內換數個工作,并不算稀奇。
應屆生期望值過高、要求太多,無疑加大了企事業單位人事部門的工作壓力。然而,職場新人高離職率成為輿論熱點,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這一現象有違社會長期形成的職場倫理。
不必抱怨職場新人離職率高。當下,經濟模式風云變幻的程度遠遠超出人們的既有認知。拿互聯網領域的許多“獨角獸”企業來說,今天呼風喚雨、吸引大量投資、廣納四海人才,明天就不知道被哪家更大的企業收購,或者和同行合并重組了。新興企業自身都處于高度不穩定之中,何以要求年輕人穩定待著?
從企業角度出發,自然希望員工隊伍保持穩定。但是,勞動關系是雙向的,企業有招聘階段的選人用人權,有對在崗職工提出合理職業要求的權利,員工也有選擇“東家”的權利。現在,90后更頻繁地使用自己的選擇權,他們對工作的要求也從泛泛的待遇擴展到辦公室氛圍、發展預期等諸多方面。
這種變化的發生,顯然跟這一代職場新人的成長環境密切相關。無論這個現象合不合理,它都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階段性結果。這一情況決定了,職場新人對跳槽沒有太大的后顧之憂。
剛工作時頻繁離職,與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頻繁跳槽,不可一概而論。職場新人“閃辭”,依然屬于對自身職業規劃和人生道路的試探過程,不乏有人在幾經周折之后,終于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從此安下心來。
職場新人離職率攀高,不只對舊的職場規則發起了挑戰,也悄無聲息地營造了一種職場新常態。從表面上看,跳槽過頻提高了用人成本,讓用人單位感到不適。但從深層次看,人才流動正是激發人才資源潛力的重要渠道,用人單位亦可從中受益。年輕人對工作要求高了,對一份自己真正熱愛的工作會更加投入,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才是更合理的人才資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