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心聚力
——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也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要堅持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將其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他反復強調,中 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5000多年連綿不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 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對中華文明形成并延續發展幾千年而從未中斷,對形成和維護中國團結統一的政治局面,對形成和鞏固中國多民族和合一體的大家庭,對形成和豐富中華民族精神,對激勵中華 兒女維護民族獨立、反抗外來侵略,對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促進中國社會利益和社會關系平衡,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也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 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
以科學態度對待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方法,采取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 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對待傳統文化,既不能片面地講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講厚今薄古,更不能采取全盤接受或者全盤拋棄的絕對主義態度。
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 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大力宣傳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光榮歷史,繼承五四運動以來的革命文化傳統,通過多種方式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社會治理等還存在需要協調適應的地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 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進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不意味著固步自封,閉上眼睛不看世界。中華民族是一個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民族,在漫長歷史進程中,不斷學習他人的好東西,把他人的好東西化成自己的東西,這才形成我們的民族特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對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都應該采取學 習借鑒的態度,都應該積極吸納其中的有益成分。要堅持從本國本民族實際出發,堅持取長補短、擇善而從,講求兼收并蓄,在不斷汲取各種文明養分中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