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四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四維碼 |
背景鏈接:
2017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說,“新年之際,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他們吃得怎么樣、住得怎么樣,能不能過好新年、過好春節。” “部分群眾在就業、子女教育、就醫、住房等方面還面臨一些困難,不斷解決好這些問題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綜合分析:
[權威論述]
我們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精會神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習近平
人民立場是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習近平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習近平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造。——習近平
[原因]
首先,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為了誰、由誰享有的問題,是發展要解決的根本問題,也是衡量一個政黨、一個國家性質的試金石。人民是創造歷史、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其次,民心向背更是衡量黨執政基礎是否牢固的根本標準,因此,一切政治智慧和執政動力都是取自于人民,更應用之于人民。堅持發展為了人民,就要積極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最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目前,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高,但仍存在收入差距較大、社會矛盾較多、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等問題。在一些工作中,有的干部把為人民服務的口號喊得很響,真正面對群眾時卻是“話難聽,臉難看,門難進”;還有的做工作只是為了求形象、出政績,甚至以犧牲群眾利益為代價,不顧實際大干快上。這些問題和現象說明,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僅要做到認識到位,更要在踐行上下更大的功夫。
[意義]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講的是中國發展模式的根本要義: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以人民為中心有利于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從一定意義上講,人民群眾對我們黨的支持程度,根本上取決于人民群眾利益的實現程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贏得廣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擁護,就是因為人民群眾從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了切實利益。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以實現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為目標,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
以人民為中心有利于實現人民的全面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價值追求。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就要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著眼于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努力掃除影響人的全面發展的體制機制,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以人民為中心有利于促進共同富裕,維護公平正義。堅持發展為了人民,最終體現在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上,而不是少數人受益。以人民為中心,有利于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包括城市與農村、東部與西部等各個地區,全國都要邁入小康社會。并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
[對策措施]
中公教育總結,一是積極回應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發展為了人民,就要順應民心、尊重民意,感知群眾冷暖,關注群眾需求,反映群眾心聲,回應群眾關切,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今人民更加關注食品安全、空氣污染、水源衛生等影響人民生活質量的問題。人民群眾最關注的領域、最迫切期盼解決的問題,也是最需要改進的地方。《建議》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大舉措,都回應了人民群眾的關切。比如,強調“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提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就是回應人民群眾對環境污染、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的關切。
二是要不斷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馬克思說過:“人們為之奮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從一定意義上講,人民群眾對我們黨的支持程度,根本上取決于人民群眾利益的實現程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贏得廣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擁護,就是因為人民群眾從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了切實利益。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以實現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為目標,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
三是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價值追求。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就要始終堅持把推動發展的目的放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就要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著眼于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努力掃除影響人的全面發展的體制機制,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文章素材:
[標題示例]
1.以人民為中心 重在落實
2.以人民為中心 彰顯愛民底色
[開頭示例]
古語云: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毛澤東同志指出:人民才是歷史的主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夢就是讓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一句句執政良言、一聲聲諄諄教誨,都高度凝結和概括了以民為本、民生為重的重要意義。
[結尾示例]
常言道:“人民心中有桿秤,是輕是重,一稱便知;人民手中有把尺,是長是短,一量便曉。”堅持人民衡量標準,就要把人民滿意作為衡量發展成效的根本標尺,發展政策的出臺要充分考慮群眾的意見,聽取群眾的聲音;發展成效要讓群眾有獲得感、幸福感,努力使發展符合客觀實際、經得起群眾檢驗。
申論范文:
以人民為中心 開創發展新局面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 從“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將“人民”作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核心價值。在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中,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匯聚了推動事業前進的磅礴力量。
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要通過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但時下,在一些工作中,有的干部把為民服務停留在口頭上,服務群眾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但真正面對群眾時卻是“話難聽,臉難看,門難進”;還有的做工作只是為了求形象、出政績,為了一己私利;甚至不顧實際大干快上,工作方法簡單粗暴,激起群眾不滿情緒,結果不但好事沒辦好,也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失去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和工作就無從談起。只有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要繼續經受住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就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指引、評價、檢驗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
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為中心”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要切實在工作中堅持群眾觀點。焦裕祿同志深受人民群眾愛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視人民群眾為衣食父母、誠心誠意當人民公仆。他常說,“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焦裕祿同志這些錚錚話語時刻提醒我們:群眾觀點強,才會有為民務實清廉的自覺,才會有好的精神狀態,也才會在關鍵時刻把個人的利害得失置之度外。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這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尤其要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作為一切發展的依歸,緊緊依靠人民,萬眾一心,扎實奮進,才能共同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