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頸與問題]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也面臨一些制約瓶頸。其中,既存在需求側數字化基礎薄弱的問題,也存在供給側平臺支撐能力不足以及環境有待完善等問題。
首先,數字化基礎薄弱。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戰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領域。我國制造企業數字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多數企業數字化水平較低,網絡化、智能化演進基礎薄弱;工業網絡標準、技術、產業基本被外商掌控,且標準眾多、互通性差;高端工業傳感器、工業控制系統、關鍵工業軟件等基本被國外壟斷;工業控制領域高端市場被國外廠商壟斷;國外企業高端工業軟件占據了國內航天、航空、汽車等行業絕大部分的市場。
其次,平臺支撐不足。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實體經濟全要素連接樞紐、資源配置中心和智能制造大腦。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起步較晚,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平臺商業成熟度存在一定差距,龍頭企業帶動力弱,核心能力薄弱,生態相對滯后。
再次,安全隱患突出。線上線下的融合,使網絡安全風險從虛擬網絡空間向現實物理世界蔓延擴散。公共互聯網病毒、木馬、高級持續性攻擊等網絡威脅向制造、金融、交通、能源等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領域傳導滲透,一旦遭受網絡攻擊,可能引發重大網絡安全事件,嚴重威脅經濟社會安全乃至國家安全。同時,生產裝備由機械化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演進,將大量接入工業互聯網,帶來新型安全風險。
最后,環境有待優化。以平臺為核心的數字經濟新業態,給傳統政府監管模式帶來新挑戰。一是不規范經營問題凸顯,由于準入門檻低,經營者良莠不齊,網絡售假等不規范經營現象時有發生。二是不正當競爭隱患浮現。在電子商務、網絡租約車、移動支付等領域,超大型互聯網平臺占據強勢地位,強制商家進行“二選一”等行為,引發人們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的憂慮。三是數據保護風險加大。互聯網平臺匯聚海量用戶數據,數據價值不斷提升,用戶個人信息泄漏和非法利用、數據非法跨境流動等風險不斷增大。
[參考對策]
第一,規劃多層次數字產業新格局。以數字經濟生態環境建設為抓手,政府提供數字經濟最基礎的產業政策、人才政策、土地政策,形成物理上交互(如特色小鎮)、信息基礎共享(如數據中心、云計算)和人才集聚與良性流動。政府在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中,并非簡單的產業規劃,而是通過信息技術深化應用,找出阻礙傳統產業發展的癥結,既包括產業關鍵技術、組織方式,也包括文化理念等軟環境建設。隨著數字經濟的深入,有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會與之相關,這需要對數字經濟的政府管理職能內容進行再設計。進一步完善數字經濟的考核,強調對增加經濟新動能和提高傳統經濟動能兩方面的貢獻,并兼顧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價值。
第二,加強數字經濟主體的產業組織建設。政府應以培育經濟新動能為判斷準則,達成對數字經濟的科學認識。積極應對數字經濟帶來的治理挑戰,通過大數據深入掌握各類主體在數字經濟中的經營活動,尤其是平臺上個體的經營數據必須與政府監管部門連接,完善針對數據真實性、有效性、隱私性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確立由數字經濟所產生的新從業者的職業地位,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政府監督、平臺負責、社會協調、公眾參與的市場多元共治新格局,探索從業群體的組織建設工作,重視對從業者的保護與規范引導。
第三,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場。進一步重視信息技術對市場資源配置的重要影響作用,重視數字經濟領域對資源配置是否優化、是否公平的分析與監督。建立政府管平臺、平臺管從業者的雙層管理體系,形成新的數字經濟產業治理結構。除了進一步發展消費領域的數字經濟以外,還要重視對信息基礎建設和公共領域數字服務的投入,探索混合制建設和運營方式,避免市場失靈。
【文章素材】
[精彩標題]
1.發展數字經濟 點亮創新之路
2.數字經濟良性發展的政府作用
3.數字經濟,邁向經濟發展“新藍海”
[精彩開頭]
示例一
相信,不少人每天的生活是這樣的:起床后,用手機下單一份外賣早餐,洗漱時收聽網絡課堂或是講座,上班騎輛共享單車或是乘坐網約車,工作的時候與身在各地同事微信溝通,晚上在APP上團購晚餐與朋友小聚,到家淘幾件衣服再順便看看有什么便宜機票計劃年假旅游目的地……幾年前無法想象的數字化生活,就潤物細無聲般地來了。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一種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態,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示例二
數字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出的一種新經濟形態,如今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在全球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重要位置。不少國家和企業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全力搶占經濟增長新高地。不同于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以土地、勞動力和資本作為關鍵生產要素,數字經濟最鮮明的特點就是以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有效運用網絡信息技術作為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和優化經濟結構的核心驅動力。
[精彩結尾]
示例一
大數據被喻為21世紀的“鉆石礦”。但在大數據運用過程中,無論是侵犯個人信息、損害企業利益,還是危害國家安全,都是數字經濟良性發展的絆腳石。“礦”不可隨意挖,大數據安全是最重要的前提。
示例二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有人說,互聯網終究會“消失”,因為網絡將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同樣,伴隨著經濟增長新動能共識的凝聚,相信在未來,數字經濟也將如影隨形,深刻改變每個人的生活和周圍的世界。
原標題:把握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點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魯春叢
原標題: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發展數字經濟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戚聿東
原標題:數字經濟良性發展的政府作用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劉淵
原標題:數字經濟,一場無法逃避的變革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牛瑞飛
原標題:發展數字經濟,大數據安全是前提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劉權
原標題:數字經濟,邁向經濟發展“新藍海”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盛玉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