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總的來看,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是指,黨委、政府、社會組織、公眾等多元治理主體共同打造社會事業的平臺,治理社會事務、提供公共產品。
維護國家安全,離不開社會的和諧穩定和長治久安,社會安全涉及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各個方面,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黨的十九大報告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問題,明確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公考角度解讀
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是在社會事業平臺建設、社會事務治理、社會公共產品提供、社會利益共享的過程中,呈現出黨委、政府、社會組織和公眾等立體多維、多元互補的新局面。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社會治理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社會保障體系、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社區治理體系,將形成發展合力,保障人民權益,促進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實現國家長治久安。
隨著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經濟結構深刻變革、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社會結構深刻變動,社會治理面臨的形勢環境不斷發生變化,迫切需要我們與時俱進,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社會治理體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是在中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開展的波瀾壯闊的社會治理新舉措。由于地域廣大、人口眾多、環境復雜等因素,各地區各部門應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社會治理突出問題,因地制宜進行整體規劃和統籌協調,建立健全社會治理制度和機制,整合社會治理資源和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運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推進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化社會治理設施的軟硬件建設,推動治理數據整合,消除信息共享障礙,確保治理過程隱私安全,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
社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必須從加強頂層設計、體系構建、技術支撐、隊伍建設、資源整合等多個方面、多個角度采取措施,綜合施策,形成合力。這既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資源不斷優化配置的過程,也是信息、數據、網絡等新形態資源培育的重要平臺。同時,社會治理專業化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服務和社會治理水平的重要標志。社會治理專業化要求加強社會治理各類專業人才培養,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建立專業人才保障制度,健全各類激勵機制。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