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當前政府推行“精準扶貧”的政策理念,參考給定資料,以“精準在于選擇”為題目,自選角度,寫一篇議論文。(40分)
要求:(1)觀點明確,認識深刻;(2)內容充實,結構完整;(3)邏輯清晰,語言流暢;(4)總字數800-1000字。
材料1
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過去五年,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形成強投入、多舉措、全方位的大扶貧格局。但許多深度貧困地區基礎弱、欠賬多,還沒到不缺項目、不愁資金的地步。這些地方既有共性問題,也有個性需求,不能指望用“一張方子”治百病。當前,有的縣里沒有一條高速公路,沒有一座水庫,一半以上的村還是土路,缺乏主導產業,他們最盼“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精準扶持。問題倒逼改革。精準扶貧走的是由“輸血”變“造血”的扶貧之路,這是一種新方式的轉變,更是一種新理念的選擇。習強調,“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
材料2:
3月25日,南陽市宛城區委宣傳部詹馨來到該區黃臺崗鎮范蠡村幫扶的貧困戶閆大爺家中,了解生產生活狀況,研究下一步幫扶措施。該區堅持扶貧與扶志“相結合”,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緊貼群眾口味改進宣傳方式,采取政府購買、院團演出的形式,2017年共組織開展了“舞臺藝術送農民”“文藝廣場演出”“送文扶貧進鄉村”“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等活動320余場次,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激發干群共奔小康的工作熱情,為扎實做好精準扶貧工作奠定思想基礎。開展“倡樹文明新風”活動,在全社會樹立勤勞、樸實、吃苦、感恩的社會正能量,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材料3:
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為確保全縣貧困人口實現穩步脫貧,2016年以來,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以創建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工作為契機,立足夏河縣獨有的旅游文化、特色物產、自然生態資源,探索“品牌+電商+扶貧”模式,助推精準脫貧。
為改變傳統銷售模式,拓展電商渠道,提升產品價值,夏河縣注重品牌網絡營銷,打造了甘南州第一個全縣域、全品類、全產業鏈縣域公共品牌“原生夏河”。為了不斷壯大致富產業,通過電商服務平臺幫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改良產品,打造適宜網絡銷售的特色產品,從根本上改善農牧品產銷模式,引導貧困戶脫貧致富。
材料4:
“目前,國家生態補償政策在助推民族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中的效果還不夠明顯,國家應將生態扶貧政策紅利向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傾斜。”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天柱縣林業科技推廣站站長袁昌選說。
袁昌選說,黔東南州是全國重要的氣候調節區,是長江、珠江兩大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目前,國家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補償和公益林補助標準較低,生態護林員缺口較大地限制了生態發展!
袁昌選建議,中央應對包括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在內的生態功能區實行差別化政策,在資金和項目上予以傾斜,提高對少數民族貧困地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縣)的轉移支付力度。在生態公益性崗位安排上向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傾斜,通過生態公益性崗位精準帶動貧困人口脫貧。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