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貧困地區。——習近平
要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堅持精準扶貧,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習近平
精準扶貧才能“扶真貧”。——李克強
扶貧進入新攻堅期,不能讓貧困代代相傳。——李克強
易地扶貧搬遷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李克強
【開頭示例】
全新的2017發展浪潮已經起勢,肩負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贏得良好開局的使命,承擔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重要任務,新的一年注定要闖關奪隘、攻堅克難,在新的歷史畫卷中留下光輝一頁。然而近期在全國各地的扶貧工作中,舍本逐末的現象卻頻頻發生,重“輸血”輕“造血”、重“面子”輕“里子”、重“溫飽”輕“環保”。這種本末倒置的狀態不僅無法實現真正扶貧、精準扶貧,更會拖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正所謂“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因此,在扶貧過程中,我們要處理好“扶本”與“扶末”的關系,做到“本”“末”兼顧。
【分論點示例】
實現精準扶貧,既要“輸血”之“末”,更要“造血”之“本”。 審視如今的扶貧工作,可謂“輸血”有余,“造血”不足。不可否認,大量的扶貧物資確實幫助貧困群體解了燃眉之急,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水平。但同時也制約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進取意識,弱勢群體中“坐等靠”的惰性思想日趨嚴重。只富“口袋”不富“腦袋”的扶貧方式,其效果僅是過眼云煙,山村返貧現象順理成章。《老子》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由此可見,扶貧的長久之計理當是“輸血”、 “造血”并駕齊驅,提供資金幫扶的同時,更應加強教育指導,增強貧困人員的就業能力,讓他們過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生活。
【結尾示例】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追逐“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征程中,我們必須銘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核心在“全面”。在中華民族追夢的道路上,貧困群體不能落下。這也為當下的扶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重在扶“本”、“本”“末”兼顧,要注重“里子”、看重“環保”、側重“造血”,以真正創新扶貧理念和方式。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添磚加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