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素材
[精彩標題]
1. 守住良知 拒絕偽慈善
2. 勿讓“偽慈善”傷了公德心
[精彩開頭]
示例一
城市競爭的核心是公共服務的競爭,沒有優質公共服務依托的城市注定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線城市之所以能夠吸引各路人才,至關重要的是優質的公共服務,如公共交通、文化體育休閑設施、公共教育、醫療衛生、創業工作等方面。因此,“新一線城市”在吸引來人才之后,還需要提供全方位的配套公共服務,真正使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
示例二
近年來,社會上各類公益活動較多,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很大的幫扶作用,公益也正成為人們身邊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在隨著越來越普遍的公益活動之外,也有一些公益活動組織實施者,缺乏遵法守規意識,不注重操作程序和細節,管理不到位、不規范等現象,讓公益活動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不少問題。讓很多公益違法違規現象處在監管漏洞地帶,被人們稱之為“偽慈善”和公益“任性”。
[精彩結尾]
示例一
慈善行為代表著社會的良知,慈善活動幫扶的對象往往是弱勢群體,鑒別能力和應對能力弱,揭開“偽慈善”的“華麗外衣”,必須建立懲戒體系,才能防患于未然。慈善活動的主管部門、組織者、參與者需擦亮眼睛、提高警惕,防止愛心被利用。有關職能部門應切實負起責任,建立一整套慈善活動監管體系和流程,完善社會誠信體系,加大打擊力度,讓“偽慈善”“假愛心”無所遁形。
示例二
偽慈善事件的惡劣后果并不僅僅是影響慈善事業的積極推進,更是損害著整個社會的形象,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導向。如此消費慈善,將來的社會會不會變成一個公信力低、冷漠,不被信任的社會?我們不想看到這一天的來臨。所以,我們不容許消費慈善的事件繼續這樣滋長。我們需要嚴打偽慈善事件。必須讓“偽慈善”事件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只有嚴厲遏制,加大監管力度,彰善癉惡,凈化慈善事業的整體環境,才能還人們一個善良、充滿愛與信任的和諧社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