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題:仔細閱讀“材料8”,根據所給內容及各段聯系,依次為留有下劃線的四個段落擬出標題。(20分)
要求:
(1)文字精煉,用詞準確;
(2)結構合理,有邏輯;
(3)每個標題不超過30字,并標明段落序號。
【解題思路】
1.閱讀題干,審清題意
本題作答任務是根據所給內容及各段聯系,依次為留有下劃線的四個段落擬出標題。通過閱讀材料可知,本題作答范圍是給定材料8,同時還要注意作答要求“文字精煉,用詞準確;結構合理,有邏輯;每個標題不超過30字,并標明段落序號”。
2.閱讀材料,提煉要點
材料8第一段共三句話,第一句“率先啟動《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的立法工作,以立法形式對市民的文明行為進行規范”介紹的是啟動立法工作,規范市民的文明行為。第二句“積極開展文明行為立法前期研究……提高立法的科學性”介紹的是立法的前期研究、專題討論。第三句“加快推進城市文明行為立法調研……廣泛收集民意”介紹的是開展立法調研,聽取民意。由這三點可以提煉出標題:立法規范市民文明行為。
第二段介紹“廣泛開展全國文明城市主題口號……深入開展‘我為創建文明城市做貢獻’活動”、“精心組織好‘關愛行動’……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廣場文化……提升市民文化素養”,由此可以看出創建文明城市的內容豐富、手段多樣。可提煉出標題:不斷創新和豐富創建活動的內容和手段。
第三段第一句“各新聞單位要充分發揮輿論的先行導向作用,營造創建工作的良好輿論氛圍”是本段的中心句,以下的內容都是圍繞“新聞宣傳活動”展開。由此可提煉出標題: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角度的新聞宣傳活動。
第四段“各級領導班子要圍繞創建文明城市目標任務責任書……級級有指標,層層有任務,人人有責任”這句話介紹了領導加強對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相關部門要定期向社會公布創建工作進度,接受群眾監督……促使創建工作落到實處”介紹了各部門檢查督促創建工作,并接受監督。由此可提煉出標題:切實加強對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檢查督促。
3.加工要點,組織答案
將上述要點進行加工整合,組織形成答案。
【參考答案】
1.立法規范市民文明行為。
2.不斷創新和豐富創建活動的內容和手段。
3.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角度的新聞宣傳活動。
4.切實加強對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檢查督促。
第二題:仔細閱讀“材料9”,請就如何對待打車軟件及其引發的問題,提出政策建議,并作簡要說明,以供交通部門參考。(30分)
要求:
(1)觀點鮮明,內容具體;
(2)對策合理,有操作性;
(3)參考“材料9”,但不拘泥于“材料9”;
(4)不超過500字。
【解題思路】
1.閱讀題干,審清題意
本題主要考查考生的解決問題能力,要求考生就如何對待打車軟件及其引發的問題,提出政策建議。通過閱讀“材料9”可知,打車軟件有很多好處,也存在不少問題,各地交通主管部門對出租車司機使用打車軟件持不同態度。在作答時,首先要表明對打車軟件的態度;其次,要提出解決打車軟件問題的對策建議,并作簡要說明。要點中提到觀點鮮明、內容具體、對策合理、有操作性,因此,要明確表明觀點,提出合理、具體、可行的對策。要求中還提到參考“材料9”,但不拘泥于“材料9”,因此,要通讀整篇材料尋找要點,并結合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提出建議。另外,要注意不超過500字。
2.閱讀材料,提煉要點
通讀整篇材料可知,講的主要是法制城市建設。
“材料2”中,李克強總理強調,對市場主體是法無禁止即可為,對政府是法無授權不可為。由此可以看出:打車軟件可以存在;政府要想禁止或監管,應該具備法律依據,依法行政。
“材料9”主要談的是打車軟件引起的關注和爭論,以及各地交通主管部門對其的態度。既然打車軟件有利有弊,那么,就不應該禁止或放任它發展,而應該發揮其利,解決其弊,讓其更好地造福民眾。從根本上說,即要建立和完善打車軟件管理制度,依法加強對打車軟件相關主體的監管。
作答本題主要是根據問題反推對策。
由“出租車司機在行車中不時低頭看手機,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可以推出:禁止出租車司機在行車過程中使用打車軟件。
由“不使用打車軟件的乘客經常被拒載,有違公平”,可以推出:要求出租車司機公平對待乘客,嚴厲懲處拒載行為。
由“打車軟件公司競相提高補貼搶占市場,擾亂了市場秩序”,可以推出:要實行資格審查或備案制,禁止打車軟件公司隨意提高補貼,搶占市場,開展不正當競爭,一經查處,可以取消其運營資格。
由“非法營運車輛也會利用打車軟件攬客,增加了監管難度”,可以推出:要加強對使用打車軟件的出租車的審查和監管,嚴禁非法營運車輛使用打車軟件攬客。
由“對原有出租車電召平臺的運營帶來沖擊”可以推出:鼓勵原有出租車電召平臺開發、利用打車軟件,積極參與市場競爭。
3.加工要點,組織答案
將以上要點進行合并、加工,按照“表明觀點-提出對策”的結構組織答案即可。
【參考答案】
交通部門應該建立和完善打車軟件管理制度,依法加強對打車軟件相關主體的監管,充分利用打車軟件的好處,解決其存在的問題,使其更好地造福民眾。
一是建立和完善打車軟件管理制度。加強對本地打車軟件使用情況的調查研究,積極收集民眾的意見和建議,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打車軟件管理制度,規范打車軟件相關主體的行為。其中,打車軟件公司方面,要實行資格審查或備案制,嚴厲禁止其隨意提高補貼,搶占市場,開展不正當競爭,一經查處,可以取消其運營資格。出租車司機方面,要禁止其在行車過程中使用打車軟件,以保證安全駕駛,讓乘客放心。同時,要求其公平對待不使用打車軟件的乘客,嚴懲拒載行為。非法營運車輛方面,要加強對使用打車軟件的出租車的審查和監管,嚴禁非法營運車輛使用打車軟件攬客。
二是依法嚴格執行打車軟件管理制度。要加強對交通執法部門的宣傳教育,使其熟悉打車軟件管理制度;完善行政問責制,嚴懲違法行政者。
三是鼓勵原有出租車電召平臺開發、利用打車軟件,公平參與市場競爭。要向原有出租車電召平臺介紹打車軟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引導其積極轉變經營策略,開展競爭。
第三題:建設一流法治城市更需要注重法治思維的培養的運用,請參考“給定材料”,并結合你對法治思維的理解,以“讓法治思維深入城市血脈”為題,寫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觀點鮮明,緊扣主題,見解深刻;
(2)結構嚴謹,條理清晰,語言流暢;
(3)參考“給定材料”,但不拘泥于“給定材料”;
(4)字數1000字左右。
【寫作思路】
題目明確規定文章標題為“讓法治思維深入城市血脈”。這屬于命題作文,考生作答時千萬不可再自己擬題或添加副標題,以免畫蛇添足。所謂題如文眼,標題代表了文章核心,因此考生一定要在文章開頭,對這句話稍加闡述,引出主題。
給定資料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對于確定文章論點,深化立意很有價值。材料1講述立木為信的典故,彰顯了法治政府的重要。材料2借用李克強總理的要求,提出了社會監督的觀點。材料5、6講述違法行政引發的問題。材料8與材料16則蘊含多條法治城市建設的相關措施,考生可以從里面得出立法調研、文化宣傳、法治教育和社會監督等措施。材料11介紹了微博政務的陽光監督手段。材料17則提出了法治城市建設的重要意義——吸引人才和企業。
通觀給定材料,可以選擇文中提到的措施、意義,展開行文。因此,文章可以圍繞法治城市建設的核心,采用“解決問題型”結構,開頭羅列法治建設面臨問題,繼而解釋標題,引出總論點。文章主體部分,三個分論點:教育夯城市之“基”、 學習鑄城市之“魂”、 監督護城市之“本”,脫胎于材料本身。考生寫作時可以根據自身不同積累,選擇言之有物的相應對策。文章結尾點明法治城市建設意義,重申總論點,總結全文。
當然,文章同樣可以分析法治城市建設給社會大眾、政府機構產生的影響意義等方面,采用“分析問題型”結構。
【參考例文】
讓法治思維深入城市血脈
越權枉法引矛盾,虐童慘案載報端,骯臟食品禁不止,醫患沖突血光染。近年來,我國城市生活中的違法事件多發,兇殘丑惡充斥媒體,令地方政府建設法治城市的承諾飽受質疑。其實,我國自十五大起,各級政府便將法治建設列為工作重點,當前看似頻發的違法沖突其實正是是法治城市誕生的“產前陣痛”。我們應及時將法治思維的“新血”注入城市建設的軀體,深入城市血脈,確保法治城市順利“降生”。
要建成法治城市,應以教育夯城市之“基”。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廣大市民是法治城市的建設基石。當前,我國城市盲目擴大,人口不斷增加,但相關教育卻并未與時俱進。同一社區,居民文化水平不一,生活習慣各異,在日常生活中極易引發矛盾。這就需要宣傳部門加大法治教育力度,建立微博加強“微教育”,各社區拋棄老舊宣傳手法,開設微信提高“微宣傳”,將原住民與外來戶統一列為宣傳對象,定時開展法治教育,同時,社區工作人員要貫徹學習型社區的建設號召,定期延請專家授課調解,將人員混雜的老社區,建設為崇德尚法的新天地。
要建成法治城市,應以學習鑄城市之“魂”。“官員之德風,群眾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當前,我國政府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由多年的“管控型”到今日的“服務型”,部分公務員一時之間尚不適應。長期養成的“人治”方法更不符合“法治”要求。政府作為市民榜樣,如果不能將法治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勢必無法引導社會大眾知法守禮。為此,各級機關在日常工作之余,需要以“學習型政府”的建設為抓手積極開展法治學習,各級公務員要針對崗位工作范圍,變換工作視角,創新工作方法,積極學習各地先進經驗,將“微笑執法,依法行政”深入工作,營造“依法行政,和諧執法”的良好氛圍。
要建成法治城市,應以監督護城市之“本”。多年來我國開展陽光型政府建設,正是希望以全社會的陽光正氣,確保政府機構良性運轉。但我國人治思想積弊已久,個別工作人員忽視程序正義,為提高工作效率違背法律規定,長此以往,勢必引發法治亂象。為杜絕這一弊病,各級機關要積極開設維護政府網站,將日常具體工作一一列出,為社會大眾監督提供便利。同時,各級機關可以適當開放,邀請社會大眾入內參評具體工作,以民主法治精神確保工作正確進行。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遵紀守法的城市環境可以保證市民安居樂業,可以引導優秀人才和企業來此定居,更可以助力法治中國的建立。各級政府在開展城市建設中要深入法治思維這一“新血”,煥發我國城市的建設活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