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題:概括“資料1-3”的主要內容并做簡要分析。(20分)
要求:準確、全面、有條理。字數不超過350字。
【解題思路】
本題作答資料范圍為“1-3”,作答任務為概括主要內容并做簡要分析,作答條件包括準確、全面、有條理,字數不超過350字。因此作答時考生須注意,答案要點應只在資料1-3中尋找,不要囊括其他材料要點;作答需有條理性,答案要點的層次要分明;不僅要概括主要內容,還需做簡要分析。
出口、投資、消費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材料分別介紹了這三個方面存在問題,并著重體現了我國消費方面存在的潛力。考生可將從出口、投資方面的問題,消費方面的問題及潛力兩方面分開作答。
【參考答案】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出口和投資形勢嚴峻,消費水平總體下降但潛力巨大。
一方面,出口和投資形勢嚴峻。一是由于人民幣繼續升值、國內轉型要素價格成本上漲、亞太新興市場短期內難以復蘇等因素影響,我國出口形勢面臨巨大壓力。二是為扭轉經濟下行態勢,政府出臺4萬億財政刺激計劃,向基礎設施等領域投入巨資,但投資效率明顯下降。
另一方面,消費水平總體下降但潛力巨大。一是消費水平總體下降,政府消費高于居民消費。1978-2011年,我國消費占GDP比重總體下降;近十年來,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政府消費增速在多數年份高于居民消費。二是我國居民消費潛力巨大。我國城鎮化率低于同等發展階段的國家,隨著城鎮化率的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將大幅提升;我國網絡購物迅速發展,改變了中國人的消費模式;國人在境外、港澳臺購買奢侈品數額巨大。
第二題:“資料3”和“資料7”介紹了網絡購物的相關情況。請聯系實際,就網絡購物的消費模式給報社寫一篇短評。(30分)
要求:觀點正確;條理清晰;分析深刻;字數不超過600字。
【解題思路】
閱讀題干可知,本題作答任務是聯系實際,就網絡購物的消費模式給報社寫一篇短評,短評重在考查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達能力,要做到短小精悍、分析扼要。題干給定的參考給定資料為“資料3”和“資料7”,同時要求聯系實際,這就要求考生在充分運用“資料3”和“資料7”的基礎上,結合相關實際進行深刻分析。
【參考答案】
近年來,網絡購物在我國迅速發展,正在改變中國人的消費模式。網絡購物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和實惠,拉動消費、刺激我國經濟發展,但同時,網絡購物仍存在不少問題,這種消費模式有待進一步規范。
由于網絡購物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我國的網絡交易市場在管理、平臺、支付等方面都還不完善,網絡購物還存在不少問題:第一,交易雙方沒有信用保障。網絡賣家常用“秒殺”、“搶購”等促銷活動來刷人氣,最終優惠承諾卻不能兌現、坑騙消費者。第二,商品質量無法保證。會出現商品實物與網絡圖片不相符的現象,某些商家別有用心、捆綁銷售坑人錢,更有甚者以假冒偽劣充當正品,另外由于一般通過郵寄方式完成交易,商品出現損壞等質量問題時買賣雙方容易產生糾紛。第三,用戶賬戶安全易遭威脅。有的用戶在網購過程中網銀賬戶被騙、被盜,遭受重大經濟損失。
為此,政府應當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如完善市場準入制度、電子支付系統安全措施、網絡信息內容的過濾、商家信用檔案等,同時建立完善的現代物流體系,對網絡消費模式進行規范,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支持和引導網絡購物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
對于整個市場經濟來說,這種新的消費模式可在更大范圍內以更高的效率提高資源配置,其潛在的經濟效益是巨大的,成為商業模式的必然趨勢。隨著我國網絡環境的不斷改善和網民的不斷增加,我國的網絡購物市場定會越來越大。
第三題:圍繞“給定資料”反映的主旨,自擬題目,聯系實際,寫一篇議論文。(50分)
要求:
1.主旨明確,內容充實;
2.結構完整,論述深刻;
3.條理清晰,語言流暢;
4,字數在1000~1200字。
【參考例文】
構建長效機制 釋放消費潛力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近年來我國一直強調要擴大消費需求,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體上看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依然偏低,經濟增長更多地依賴投資和出口。面對國內外經濟環境復雜多變、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我們要堅持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充分認識擴大內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健全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釋放消費潛力,牢牢掌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建立健全擴大內需長效機制,提高居民收入是關鍵。盡管我國人均GDP在逐年攀升,但收入總體水平不高且不均衡問題仍是制約居民消費的重要因素。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著力提高城鄉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既是建立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和挖掘消費潛力的決定性因素,也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體現。因此,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強居民消費能力,需要要進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與此同時,還要通過不斷豐富和完善相關政策,改善消費環境,讓群眾安心消費、方便消費。
建立健全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服務消費是重點。當前,居民消費正由以衣、食為主的生存型、溫飽型向以住、行為代表的小康型、享受型轉變。我們要適應這一趨勢,通過不斷開發新產品和發展新業態來滿足不斷擴大的綠色需求,創造和引領新的消費需求。其中,服務業是內需潛力最大的產業,也是促進各產業融合、支撐城鎮化發展、推動經濟轉型的重要引擎。要充分發揮政府對服務行業引導、監督和管理作用,完善服務業基礎設施。重點關注知識產權、信息化、標準化、檢驗檢測和誠信體系等影響服務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在市場機制“失靈”的情況下及時伸出援手,保障國民經濟充滿活力、富有效率地運行。
建立健全擴大內需長效機制,推進城鎮化建設是依托。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李克強總理曾強調:“推進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關鍵是提高城鎮化質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農民。”因此,必須以加快城鎮化為依托,統籌城鄉產業發展,讓農民更多分享城鎮化紅利,營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消費環境;探索實施生態型、集約型城鎮化發展模式,引導居民消費轉型升級,形成城鎮發展與居民消費的良性互動。實現城鎮化與消費增長的聯動,更好地發揮城鎮化擴大消費的作用,將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加快建立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釋放居民消費潛力。”建立健全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是長期的過程,需要從戰略層面不斷完善促進消費的頂層設計,逐步實現“一時一策”、“一事一策”向長期穩定的消費政策轉變,科學制定擴大內需政策,綜合運用擴大內需舉措,使居民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國民消費指數持續平穩增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