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真題來源于網絡及考生回憶 答案僅供參考
問題一:根據給定資料1-5,概括我國進入汽車社會后面臨的主要困擾。
【答案要點】
1.購車困擾,買車難。車輛多,城市嚴控汽車數量,牌照成為稀缺資源。購車不理性,購車更加看重車輛背后顯示的其他因素。
2.行車困擾,行車難。道路擁堵嚴重,車文明的缺乏,駕駛者不良駕駛習慣,行人不文明交通行為,城市化與機動化之間的矛盾,道路規劃滯后。
3.停車困擾,停車難。停車位缺乏,影響人際和諧。
4.群眾出行困擾。路怒癥,導致行人出行變得危險,引發駕駛者與行人之間的矛盾。
問題二:給定資料2在描述汽車社會面臨困擾時提到,“汽車成為社會分化象征,許多汽車問題升級為社會問題”。根據給定資料,應如何理解這句話.
【答案要點】
1.解釋含義:
汽車成為社會分化象征,許多汽車問題升級為社會問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汽車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社會的分身,是人的空間屬性的擴展和精神的延伸。汽車成為社會分化象征。
2.多角度分析:
我國進入汽車社會,交通出行產生了根本轉變,汽車影響文化,法律,道德,家庭各個領域,與自然資源,人口環境,經濟發展相互影響并形成一定行為規范的社會狀態(重要性分析)
汽車社會面臨的眾多困擾,存在著購車,行車,停車,不文明等多種問題(問題分析)
這種問題的出現會影響人際關系和諧,社會的穩定,并與公民素質道德緊密相關,關系到社會文明的進程(危害分析)
3.作出對策結論:
自律:個人要遵守規則,有公德心,通過宣傳,營造社會氛圍,形成社會共識。
他律:從人本角度出發,尋找更公平,更有效率的治本之策,建立各利益集團共同參與和監督的城市交通決策及管理機制,構建嚴格而明確的法律機制。
問題三:根據給定資料6,總結H市推行“禮讓斑馬線”的主要經驗。
【答案要點】
1.制定規范,明確規定,要求工作中必須遵守。
2.將斑馬線禮讓納入司機考核標準,通過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推動落實
3.規定未讓行、未避讓的進行扣分,通過評優的正面激勵和負面懲罰措施,使其常態化。
4.交警部門推出交通整治行動和系列宣傳,積極規范車讓人行為,引導市民養成走斑馬線的好習慣。
5.繪制禮讓圖,供市民、司機參考,規范禮讓標準。
6.清理不合理的斑馬線,完善交通標示提示語。
7.法律執行層面,設置電子警察,現場攝像,重點整治不禮讓行為,加大處罰力度。
8.斑馬線“禮讓行人”首次寫入地方法規,從文明倡導升格為地方法規條款。
問題四:給定資料7中,“空白罰單”等人性化執法行為引起了社會的討論,請分析指出討論的焦點及正反方主要觀點。
【答案要點】
焦點:是否應該支持“空白罰單”這一執法行為。
正方:
1.將法律的教育功能與懲罰功能結合起來,追求執法公正與執法效果的統一。
2.該執法行為體現了執法過程中的人文關懷,能夠給人溫暖,具有一定的人情味,有利于調節人們的社會關系,促進社會和諧。
3.該執法行為體現了工作方式上的創新,體現出執法的真正目的并非是處罰。
反方:
1.在執法過程中應該一視同仁,統一標準,不應該有區別。
2.不罰款的行為可能涉嫌違反國家相關規定。
3.輕微違法的界定不清、處罰標準不一,僅憑個人認定,受個人因素影響太大。
4.缺少執法內容、執法信息,隨意性大,過于任性,破壞法律的尊嚴。
問題五:請根據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結合給定資料,聯系實際,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參考例文】
喚醒汽車文明 提升社會文明
汽車文明是現代文明社會建設的重點內容。一方面,汽車時代飛奔而至;另一方面,汽車文明步履蹣跚。駕車情緒失控、停車隨心所欲、開車橫沖直撞……中國正在加速“駛”入汽車社會,但是汽車文明確實還相距甚遠。汽車文明建設與民眾文明意識、政府管理水平等方面密切相關。因此,一個讓人感到安全、高效、文明的汽車社會,在文明素養上下功夫,在政府管理上動真格,在公共設施上講實效,以此構建一個安全文明守法的汽車文明體系。
有序的汽車文明,自律至關緊要,即提升民眾文明素養。汽車文明歸根到底是人與人之間的文明,人的素質是關鍵。當有人自私地只考慮自己方便,喜歡占用應急通道就不奇怪了;當有人易怒崇尚暴力時,相互間對峙、追逼甚至打架等“路怒”就可以解釋了;當有人將汽車與面子等同起來,不配合執法就不難理解了……汽車文明的滯后,說明一些人的道德觀、價值觀和汽車理念還沒有夯實。這就需要依靠宣傳的力量,不斷引導強化民眾的文明出行意識。
有序的汽車文明,更要靠“他律”,即加強政府管理。隨意變更車道,占用應急車道,踩油門搶黃燈,開車忙著打電話……開車不遵守交通法規,既埋下安全隱患,釀成慘劇事故,又大煞社會文明的風景。種種開車亂象表明,汽車文明也需要法治護航。古語云,“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以遏制開車不守規矩為例,近年來對闖紅燈、酒駕等加大查處懲罰后,現在人們開車守規矩多了,社會文明也提升很多。這說明,提升汽車文明需要監管智慧、制度設計和法治力量的綜合運用,使交通法規真正成為遵守汽車文明的硬杠杠。
有序的汽車文明,硬件建設是保障,即合理規劃公共設施。正如停車難,政府停車位設計不足,造成停車位等資源承載緊張,隨意停車日益凸顯;再如各地頻現的限購政策,實則反映出政府一味追求城市規模擴大,忽視公共交通及道路建設,使得原本就不寬敞的道路混亂不堪。這些都反映出了公共基礎設施的不足嚴重影響了民眾出行的文明素質。為此,政府應加強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整合優化道路資源配置,科學規劃滿足民眾出行需求,為汽車文明創造盡可能多的便利條件。
須臾懈怠,可能錯失良機;半點停頓,或將前功盡棄。在汽車產業不斷成熟化,汽車消費不斷大眾化的時代背景下,汽車文明如果被忽視,那么汽車夢的實現將成為空想,社會文明也無從談起。這就需要政府一方面要追本溯源提升民眾文明素養,算好“法治賬”,重典治理交通違法,另一方面,在公共設施規劃上預留足夠空間,讓汽車文明走進千家萬戶,讓社會文明無處不在。
相關推薦:
2017年422公務員真題及答案※ 關注微信對答案 ※ 公務員題庫估分
2017年公務員成績查詢時間 ※ 關注微信獲取查分信息 ※ 筆試分數線
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時間 ※ 2018公務員報名時間 ※ 公務員職位表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