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參考給定資料,以“平衡”為主標題,自擬副標題,自選角度,寫一篇議論文。
【參考例文】
平衡
——快與慢之間的生活智慧
我們生活在一個“快”時代,快節奏,快交通,快通訊,在享受著“快”帶來的便利和發展的同時,我們也忍受著隨之而來的焦慮和疲憊。生活并非只有一種選擇,不是非此即彼,非快即慢,快慢之間同樣也有平衡點。
放慢工作的腳步是為了協調生活。2006年華為“過勞死”案件引起了廣泛關注,25歲的華為員工胡新宇在連續加班兩周后過勞死亡。華為的高工資一直為業界津津樂道,與此同時,其嚴格的管理制度和加班制度也同樣富有爭議。胡新宇過勞死亡之后有人評論“我們要知道,我們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像他這種以健康換來的所謂華為考評A有什么意義?”似乎只有在付出代價之后人們才會開始反思自己曾經做錯了什么。我們需要工作,是因為工作讓我們生活的更幸福,但是當工作漸漸占據生活的全部,二者之間的平衡已然打破。我們需要努力工作,也需要豐富生活。員工提高工作效率,企業完善管理制度,部門做好分工,這才是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最優解。實際上也確實是這樣,過勞死案件之后,華為對內部的考核和加班制度做了改變,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華為國產手機龍頭的位置并未因此動搖,反而減少了許多過勞的案例,員工對于公司的滿意度和歸屬感得到提升。
放慢擴張的腳步是為了收獲強大。很多企業在初具規模后便考慮開設連鎖店,大到跨國企業,小到小吃店,企業對于擴大規模的熱情從未消散。原因不言而喻,擴大規模意味著面向更廣的市場,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利潤。成熟的決策者會審視市場和自身實際決定擴張的時間和規模,急功近利者也會在盲目擴張中遭遇失敗。K公司就是一個正面例子,五年間放慢腳步,只開了十家店,等到積蓄夠力量找準時機,迅速擴大規模成為國際巨頭。“慢”的智慧被K公司很好的詮釋,暫時的放慢腳步是為了走得更穩更遠。
放慢學習的腳步是為了收獲成長。學生越來越重的書包越來越多的作業一直是社會討論的焦點,我們一邊呼吁素質教育,一邊不斷給孩子增加學習負擔,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急功近利。家長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也迫切希望孩子成龍成風,所以 “衡水模式”“虎媽狼爸”這類教育模式得到肯定。不可否認,這種模式下的孩子具有很好的應試能力,然而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個性發展也被剝奪得所剩無幾。放慢腳步,給孩子一點自由成長的時間,給他們感知世界選擇道路的自由,啟發孩子接觸自然勇于實踐,這樣的“慢課程”同樣重要,比起成才,成人永遠是第一位的。
古人崇尚中庸之道,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作為古代最高的生活智慧,中庸在現代社會也可以翻譯成平衡。生活節奏很快,更需要我們放慢腳步,找到快慢之間的平衡點。平衡即幸福之道,亦是最高的生活智慧。
相關推薦:
2017年422公務員真題及答案※ 關注微信對答案 ※ 公務員題庫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