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問題 影響 對策的方式
2001年申論試題第一題要求:“有條理地概述這些資料的主要內容。。。“
【參考答案】該資料反映了美國聯(lián)邦食品藥物監(jiān)督局接受該局顧問委員會建議,將含苯丙醇胺(英文縮寫PPA)的藥物列為禁藥,由此引發(fā)了世界各國不同程度的強烈反映。各國都很重視,但態(tài)度不同,有的表現理智,有的表現出一些恐慌。在我國也有不少人產生迷惑。中國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提出要暫停使用和銷售此類藥品,并研究進一步的處理意見。專家對服用此類藥品作了慎重考慮。
從對“參考答案”的分析中,我們發(fā)現,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事件(問題),即美國聯(lián)邦食品藥物監(jiān)督局將含PPA的藥物列為禁藥;二是影響,即引發(fā)世界各國不同程度的強烈反映;三是對策,即中國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提出要暫停使用和銷售此類藥品的應對措施。
由此,我們提煉出此類試題的基本結構和寫作模式。
要點一:提出問題或事件(該材料反映了...事件或...問題)
要點二:書寫影響(由于引發(fā)了各方面不同程度的強烈反映,各方面都很重視, 但是態(tài)度不一樣,有的...有的...還有的...<3個態(tài)度都要說>
要點三:對策(有關部門對此采取了相應措施:...)
(消極的 壞的 食品安全等事情都可以用這個模式)
(二)問題 原因 對策的方式(最常見的模式)
2006年申論試題第一題要求:“如果你是新錄用的國家公務員,請你用簡練的語言概括D部長的講話,呈領導閱。
【參考答案】D部長的講話圍繞“如何提高政府應對突發(fā)公共事件的能力”這個中心展開,主要談了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關于各級政府在應對突發(fā)公共事件的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如常設機構官員的素質和能力機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二是提高政府應對突發(fā)公共事件能力的原因:(1)政府是有組織的力量,在處理突發(fā)公共事件中的作用事非常關鍵的;(2)是為了有效應對海嘯 地震 颶風等重大自然災害;(3)是為了有效應對日趨增多的由社會矛盾引發(fā)的突發(fā)公共事件。
三是如何提高政府應對突發(fā)公共事件能力的對策:(1)樹立落實科學發(fā)展觀,處理好經濟增長同資源 環(huán)境的關系,處理好不同利益群體間的關系,處理好改革 發(fā)展和穩(wěn)定的關系;(2)提高政府常設機構官員的素質和能力;(3)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和常態(tài)性預防機制;(4)鼓勵非政府的民間機構的積極參與;(5)加強對群眾的有關常識的宣傳教育;(6)搞好商業(yè)保險;(7)必要的物資儲備;(8)建立健全預防突發(fā)公共事件有關法律法規(guī),如“食品安全法”等。
我們從該“參考答案”抽象出此類試題答案的基本結構和寫作模式。
中心主題句:整個材料反映了...方面的問題,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內容
要點一:提出問題
要點二:分析產生的原因(12345)
要點三:解決的對策(1234567)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