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論考試科目中,令大多數考生頭疼的就是文章寫作部分,也就是最后一道題目。文章寫作題不僅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更重要的還是要具備申論的基本思維,也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整體過程。考生往往對文章寫作產生很多誤區:比如,認為文章寫作和高考作文是一樣的,還有的認為文章寫作是對申論前面幾道客觀題的綜合,還有的則認為文章寫作就是抄給定材料。其實,文章寫作是真正考查考生是否具有政治見解的綜合性試題,簡言之,就是通過文章寫作表達自己的行政意圖。
常見的文章寫作中出現的問題有以下幾種:
一、形式上不符合政府文章風格
文章寫作雖然不像公文寫作對格式要求那么嚴格,但也有一定的套路,而不是任憑考生隨意發揮的。有的考生把文章寫成了記敘文,通篇都是事實性材料的堆砌,絲毫沒有自己的見解;有的考生寫成詩歌、散文的形式抒發自己的感情;還有的考生將文章寫作寫成了微小說,這就犯了體裁上的錯誤。公務員是什么?簡單地說,就是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工作人員。公務員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政府,那么在我們的寫作中自然也要具有政府色彩。要使文章站在政府角度首先就要改變平時很多口語化、個人色彩的語言方式,不可以過多的帶著個人喜好或情感色彩在里面,而是要具有公平、公正、公開的特點,要體現為人民服務的性質,發揚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正確的共產黨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站在政府的角度,用政府語言說話,這樣的方式才能做到出彩。
二、內容上不夠豐滿
這是廣大考生面臨的一個通病,詞窮。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寫作之前沒有思考,提筆就寫,造成內容上空洞,沒有思想內涵,有的直接寫大白話,寫到一半發現已無話可說,只好抄材料,而抄材料在文章寫作中是萬萬不可的。申論考試很注重的一點就是解決問題。材料是我們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很多采分點是材料能夠直接或間接體現出來的。所以在閱讀材料的時候,只有全面把握,才能挖掘材料中所體現深層次的東西。申論寫作要有深度和新意,所以不能把認識僅僅停留在表面。對待一個問題要做到全面的思考認識,具備綜合分析能力。這樣才能在深層次的把握住它所反映的主旨,才能使文章出彩。
三、文章沒有高度和深度
申論文章一定要有高度,在解決問題時候要和國家的宏觀政策相適應。如當下的熱點:和諧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是時下我們常說的生態文明,環境保護等問題。08年國考的就是生態文明,我們能拔高到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的高度;07甘肅的壟斷行業,說明市場呼吁公平和自由,我們能拔高到建立公平正義、充滿誠信的和諧社會的高度。08年北京的行業自律說明市場上的自律性不夠,我們能拔高到建立一個安定有序的和諧社會的高度。這樣的拔高是合理的、正確的和自然的,而不是目空一切的高談闊論。
搜索公眾微信號"考試吧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