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警申論考試中,綜合分析題主要考查考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上,就是考查對給定資料的延伸、整理的能力。我們在分析問題時,一定要從政府工作人員的角度去思考、分析。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說過:“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難才能的發揮。因此,科學中難能可貴的創造性才華,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殺;而良好的方法則會增長、促進這種才華。” 申論考試中的綜合分析也應該講究方法,良好的方法不僅能夠準確把握材料的內容特點,而且可以使才能得以充分發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仔細審題
我們在做綜合分析題時要認真審題,把握題旨,切忌隨意草率。設問具有規定性、針對性和指向性的作用。為什么不少考生答題“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搞清楚要解答的問題是什么。首先,要把設問和材料聯系起來,弄清每個設問的中心觀點。其次,弄清設問所要運用的有關知識范圍。材料式分析題雖然賦予考生思考的空間,但并非可以任憑自己胡編亂造,必須根據材料提供的信息,依照設問中的問題,在分析時緊扣事實、反映觀點,做到有的放矢、畫龍點睛。再次,弄清設問中有何特殊要求,該題在設問上是屬于限制型,還是屬于擴展型。對于前者的設問,限定了答題的思維方向和知識范圍,答題時發揮的自由度較小;對于后者的設問,需自己選擇答題的思維方向和知識范圍,作答時發揮的自由度較大。審讀材料與審讀設問相結合。通過設問所提供的信息審讀材料,使審讀材料時具有針對性、有效性。
從審題的角度看,審題不清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主要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把握不住。有些考生的語言理解能力低,不能準確理解關鍵詞語,對綜合分析題中的概念常常作出或錯誤或片面的理解。
2.對材料的關鍵語句把握不住。有些考生精讀能力低下,缺乏對關鍵信息的敏銳感知,不善分析含蓄語句中的言外之意,不善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因而造成審題上的忽略與盲視,必然形成認識的膚淺與局限。
3.有的考生對材料中心意思把握不住。考生在審題的過程中沒有明確中心和重點,抓不住關鍵和要害,下筆時就隨意而散漫了。
以上幾個方面的問題,我們必須引起足夠的注意和重視。平時要加強語言的基本功訓練,增強對語言的感知能力,特別要加強對事物概念及其相互聯系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推理能力。要養成仔細審題、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克服草率隨意的弊病,盡可能減少立意表述上的失誤。
公務員行測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搜索公眾微信號"566公務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