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公務員考試中,申論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而在申論考試中,歸納概括題又作為必考基礎題型牢牢占據一席。并且,歸納概括能力還是作答其它各類題型的基礎,重要程度可見一斑,毫不夸張地說,歸納概括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著申論分數的高低。
然而,在實際調查中發現,大多數考生能夠按照申論作答流程找到答題所需要點的位置,但在對要點進行加工、書寫到答題紙上時卻漏洞百出。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準確書寫?以下,考試吧公務員考試網專家給你支招!
一、抓住材料首句關鍵詞,初步界定關鍵要點
申論材料的組合是符合一般邏輯思維規律的,例如,開篇點題或是結尾總結。考生在答題時,只需要緊緊圍繞每個段落第一句話出現的關鍵詞來組織答案,有的放矢,定能百發百中。例如:
請根據給定資料概括新生代農民工在觀念上與傳統農民工相比存在著哪些方面的轉變。
這道題目讓考生找的是“新生代農民工在觀念上的轉變”,材料中一共講了4點轉變,我們以其中一點為例。第一個要點出現的段落首句為“傳統農民工近似于候鳥的打工方式和亦工亦農的經歷造就了他們城市過客心理”。分析這個句子可以發現它的關鍵詞就是“傳統農民工”“過客心理”,講的是傳統農民工對待他們打工城市的心態和觀念。所以我們在組織答案時,就應該包含“打工城市”“心態”“觀念”這樣的關鍵詞,最終經過整理確定為“對務工城市的心態發生轉變”。
申論作答一般要求考生有二次歸納概括的能力,即在表述答案時,先用簡短的句子將內容闡述出來,然后再結合材料對要點中的關鍵詞進行補充說明。以上這個方法只是教會我們完成了第一步,那如何進行補充說明呢?我們來看第二步:
二、尋找段落標志性詞匯,合理擴充關鍵詞
在對要點關鍵詞進行補充說明時,考生要充分把握材料的標志性詞匯,如表示觀點的、表示轉折的、表示并列的等等。
還是以剛才的題目和段落為例,我們需要結合材料補充說明“對打工城市的態度”究竟是如何轉變的。材料的整體表述為:
傳統農民工近似于候鳥的打工方式和亦工亦農的經歷造就了他們城市過客心理。據清華大學對農民工家庭的一項調查,89.7%的農民工表示將來一定會回到家鄉定居,只有10.3%的人表示不回到家鄉定居。其他學者根據歷年來農村外出流動人口數據估算的結果也大致如此,即在傳統農民工中,大約有10%左右的人逐漸在城市沉淀了下來。然而,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新生代農民工研究報告,在新生代農民工中,有55.9%的人準備將來“在打工的城市買房定居”,遠遠高于17.6%的農業流動人口整體水平。
閱讀材料之后,考生可以發現,“然而”這一表轉折的詞匯將材料分為明顯的兩部分:前半段講傳統農民工對城市的態度——過客心理;后半段講新生代農民工對城市的態度——長期定居。所以,考生就可以很輕松地組織出對打工城市的態度轉變是“從過客心理向期盼在務工城市長期定居轉變”。
有了前兩步的基礎,我們只要將他們進行簡單的合并,就可以得到最終的答案“對務工城市的心態發生轉變,從過客心理轉變為期盼在務工城市長期定居”。是不是十分簡單呢!
考試吧專家希望各位考生細細品讀此方法,認真體味方法的內涵實質,真正提升自身的歸納概括能力,在申論備考路上步步為贏!
關注"566公務員"官方微信,獲取最新資訊、職位表、真題答案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