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長按下面二維碼即可 |
眾所周知,申論考試主要是以幾千字的材料為重要組成部分,考生若想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那對給定資料的理解就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象,而必須探究其背后折射的政策背景或社會問題。即需深入挖掘材料蘊含的精神內核——當前的重要理論熱點。今天,中公教育的申論專業輔導團隊為大家整理近期值得關注的理論熱點,供考生朋友們備考使用。
一、互聯網+
(一)政策背景
2014年11月,習近平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提出:中國經濟呈現新常態的重要理念;
2014年11月,李克強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指出,互聯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
2015年3月,兩會委員提交《關于以互聯網+為驅動,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童健康發展,引導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
2015年12月,浙江烏鎮第二節世界互聯網大會,成立“中國互聯網+聯盟”;
2016年6月,2016年中國“互聯網+峰會”等。
(二)熱點解析
1、內涵:互聯網+是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推動下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2、特征:跨界融合、創新驅動、重塑結構、尊重人性、開放生態、連接一切;
(三)相關新詞熱詞
創客、互聯網+交通、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教育、互聯網+生活服務、共享經濟
二、精準扶貧
(一)熱點解析
1、內涵:針對不同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
2、問題:扶貧地區農民增收渠道窄、收入低。地區發展不平衡,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地方政府扶貧理念歪曲。扶貧機制不健全。
3、必要性:堅持“共同富裕”根本原則,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宏偉目標;
4、原則:開發與救濟相結合、產業扶貧與搬遷扶貧相結合。改善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條件,堅持扶貧模式創新和扶貧資源整合兩手齊抓;
5、措施:精準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
(二)新詞熱詞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精準扶貧全民參與、教育扶貧、鄉村旅游、觀光床等。
除上述熱點以外,工匠精神、書香社會、社會共治、分享經濟、網絡安全等也是當前備受政府和公眾關注的社會焦點,希望廣大考生能主動了解、深入理解、全面掌握,為贏得高分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