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點擊查看:201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考前必看知識點
對于國考申論來說,綜合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考察頻率極高,分值也不低,更主要的是,在當前國考對提出對策能力考察弱化的趨勢下,綜合分析能力實質上處在所有題型中最為核心的位置。對于申論來說,綜合分析是對材料的邏輯性整合,簡單來說,屬于“歸納概括+一點邏輯”,而綜合分析之上加裝格式,便是貫徹執行,對綜合分析進行字數擴充,可以說就是申發論述的基本雛形。考試吧公務員考試網認為申論要想獲得高分,綜合分析必須拿下!
綜合分析難度不低,特別是近幾年考察中出現的解釋型綜合分析題目,題干分析對象看不明白,給定材料晦澀難懂,讓很多同學頭疼不已。因此考試吧公務員考試網在這里和各位考生交流一些心得,在實際考場上遇到看不懂、難理解的材料,如何運用技巧揣摩命題人意圖,通過命題人的“幫助”,踩中更多評分要點,在“不會做”的情況下也能拿到一個不錯的分數。
一、正確認識
對于難題,各位考生要放下畏懼、逃避心理,樹立正確的認識。國考本質上就是一個考試科目,它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選拔人才,也就是從一大批考生中通過筆試考察進行篩選,而如果一道試題命制出來把所有人都難倒了,那自然就達不到“篩選”的目的了。試題命制的好壞標準很難量化,但是它“的確有一條金線”,就是保證考生得分呈“橄欖型結構”分布,即絕大多數的考生拿到一個相對中等的分數,一小部分的人能拿到高分或者分數很低。
困難中不絕希望,申論試卷評分標準還是“按點賦分”,如果材料很難,命題人會適當“降低難度”,在材料評分要點處設置一些“提示”。所以在材料閱讀中如果能提高閱讀技巧,明確命題人“提示”方式,利用命題人對我們的“暗中幫助”,將要點盡可能寫全,那么即使遇到綜合分析難題“不會做、看不懂”,也依舊能獲得一個不錯的分數。
二、具體技巧
命題人在材料中為我們設置的“提示”方式靈活多樣,但最常見的就是從詞、句、段的角度進行提示。因此在這里我們從詞、句、段三個角度進行詳細列舉和闡述,便于考生系統理解和學習。對于詞、句角度來說,如果材料中出現了以下詞、句形式,那么其前后就要重點關注,很有可能就是要點。對于段的角度,則會有具體闡述。
(一)詞的角度:
1、關聯詞
①并列:一方面…另一方面…;一邊…一邊…;一方面...一方面;既...也(又);又...又;還;同樣;也;同時;還有;另外;而且;且;和。(可能在描述同一話題,并列可能出現正反兩種觀點)
②遞進:不但;不僅;不光;甚至;更重要的是....;何況;不光...也。(描述范圍比前一分局更進一層的語義關系)
③轉折:但是;然而;而;卻;可是;雖然...但是。(轉折之后出重點)
2、其他詞
①權威詞:專家;學者;教授;領導;政協;人大代表;國務院;各級政策;政府會議、文件;法律法規;制度機制;政策扶持;配套措施;監管體系;健康發展;協同推進;體制改革。
②高頻詞:在一段或一則材料中多次出現,頻繁使用的詞語。
③色彩詞:高尚;堅忍;剛強;愚蠢;典型;;獨一無二;重大;十分必要。
(二)句的角度:
1、首句:位于段落第一句或段落前部,總領該段落核心思想和內容,是閱讀重點。
2、尾句:段落最后一句或者是位于段落尾部的一句話,總結該段落的核心思想和核心內容,要關注總結性詞匯提示。
3、中心句:段落中間,往往是表示承接(承上啟下)或轉折的句子。
(三)段的角度:
從關聯詞和段意兩個方面把握段落間存在的并列關系、總分關系、遞進關系、轉折關系、因果關系。把握段落間邏輯關系可以讓我們更好理解材料和把握主要內容,除此之外,段落雖然不可能整體作為要點,但是它也可以在考場上給予我們很多指引,比如材料呈并列式材料,那么每個獨立部分理論上作用和地位是相等的。怎么理解呢,舉個例子,如果一則并列式材料十個獨立部分,考生在九個獨立部分都找到了要點,那么就該好好思考下,在剩下一個獨立部分是否能夠提煉出要點,一般是能夠提煉出來的,也往往是得分要點。
三、補充說明
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四點:
一是這些技巧并不是單獨使用的,在具體做題中要結合使用,才能使考場上寫對得分要點的概率大大提高。
二是做題技巧多種多樣,根據具體題目會不斷變化,本文篇幅有限,并不能列舉全部。因此廣大考生還是要大量做題,培養對于材料要點的敏感度。
三是技巧不是萬能的,申論答題其實和英語四六級考試很像,實力和技巧都很重要,二者結合才能更好通過,拿到高分。
四是技巧并非百分百適用,但絕對實用,而且往往材料越難,命題人的“幫助”就越多越明顯,技巧的作用就愈加凸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