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掃描/長按下面二維碼 |
伴隨著17:00鐘聲的敲響,2018年國家公務員筆試已落下帷幕。這次國考熱度回升,最熱崗位的競爭甚至達到“萬里挑一”,刷新歷史最高紀錄。考試吧公務員考試網第一時間對考生回憶的申論題目進行全面分析和深度解讀。綜合分析試題,考試吧公務員考試網認為,201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試卷(地市級)以“有與無”為話題,材料主要以事例型為主,其他為輔。在題目設置上,采取五道題目模式。總體而言,難度加大,尤其是最后的文章寫作。
一、文章寫作的話題仍然與“平衡、協調”等理念一脈相承。
2018年國考申論試卷(地市級)聚焦“有與無”,這個題目并沒有用我們大家更加熟悉的“平衡、協調”,而“題眼”是“有與無”,文章務必點題時要點到“有與無”,這個話題,與當前中國社會的“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的總體發展戰略也是密切相關的。
而且作答這篇文章要特別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文章開頭點題要點到“有與無”,在材料背景下的理解。
二是要能夠論證清楚“有與無”之間的關系。
二、材料設置:材料以案例型材料為主。
2018年國考申論試卷(地市級)考試材料依然以案例和觀點型材料為主,材料選取范圍較廣,古今中外相結合。材料中的“沙壩村”“L村”“李奶奶”“巴黎新橋”“月亮灣”的地下管廊“等均屬于案例型材料。通過借鑒經驗,吸取教訓來促進我國更好的發展。
三、題目設置比較傳統,穩中有變。
201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試卷(副省級)依然延續采取五道大題的命題模式,歸納能力是根本、側重于對綜合分析能力的考查,要求文字功底非常扎實。
其中第一題概述改革開放后土地政策的發展過程。其中的“發展過程”屬于比較新穎的提問方式,而且這道題在作答的時候還要特別注意按照時間段的順序進行歸納,要作到準確,有條理。
第二題分析為什么土地調整地方政府感覺壓力大。據考生反映這道題目比較簡單,材料給的比較直接,可以直接摘抄原材料,主要涉及到幾個點(1)土地的類型分成兩種,而其中一種類型的土地現在已經沒有了,就沒有地可以分;(2)出現了大量的土地被拋荒的狀況;(3)中央的政策和L村的現實不相適應。(4)受到現有的法律限制。
第三題理解城市建設只重視經濟和美觀是短視的甚至是致命的。
這道題屬于典型的句子理解題。延續最基礎的思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道題考查的實質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經濟、城市建設與人的生活之間的關系,要充分利用好材料中的巴黎新橋、富人與窮人、商業中心等三個例子,通過三個例子來體現為什么城市建設中不能只看經濟和美觀,還要考慮社會因素。
第四題地下管廊的講解稿。
這道題屬于應用文寫作中的講話稿,格式上要寫標題和稱呼,內容上要緊緊圍繞著地下管廊的建設來寫這份講話稿,講話稿重點圍繞著市領導任組長、專家組織認證、資金籌備、城市建設的一體化來組織講話稿。
第五題,以試談“有與無”為題
這句話仍然是老子的一句話,與2017年國考副省級一樣,都是老子的一句話,感覺最近老子同志比較忙。分論點要論證出有與無之間的關系,并且要聯系到當今中國的土地問題的解決,城市建設的問題來共同論證。
文章寫作可以借鑒的分論點:一、“有”的智慧--創新城市建設,城市建設中要在經濟發展中更關注人的利益,土地問題的解決中要有創新點。二、“無”的理念—打破城市中各個階層之間的圍墻。三、論證“有和無”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
綜上所述,201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試卷(副省級)聚焦“有與無”。考試吧公務員考試網認為,考生無論是在閱讀材料還是作答題目時均需緊密結合當前現實背景,立足社會發展癥結,強化鍛煉公務員考試的基本能力,以不變應萬變,定能成功應對此次考試,讓自己公職的“夢想照進現實”,開啟人生新旅程的一扇大門!
相關推薦:
2018國家公務員真題及答案解析 ※ 萬題庫估分 ※ 微信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