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發論述,俗稱大作文。這是國家公務員申論考試的最后一道題,同時也是分值擔當,一直讓考生頭疼不已。考生們的普遍反應是“沒有辦法提筆,標題都寫不出來”,或者認為“初高中語文學的不好,文采太差寫不了”……殊不知,這都是對于申發論述的誤解所造成的。如此,審題立意乃文章寫作第一難關。如何破?考試吧認為,搞定立意就能輕松掌握大作文的制勝法寶。
如何搞定立意,用題干點睛。何為“題干點睛”法?顧名思義,此題干之“睛”乃題干關鍵詞句。就是要學會分析題干中的關鍵字詞、短語,并梳理它們之間的關系,然后找出寫作中心,由此形成立意方向,結合材料提煉總分論點。
示例:請深入理解“給定資料5”結尾畫線句子“只要我們能靜下心來向水學習,我們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聯系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3.思路明晰,語言流暢;4.總字數1000-1200字。
一、審題,分析關鍵詞句
縱觀題干,我們馬上會抓取主要信息:“只要我們能靜下心來向水學習,我們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句不難發現為“向水學習” “智慧和情操”“得到提高”。 其中關聯詞“只要……就……”表明了這些短語間的關系,“靜下心向水學習”是“我們智慧和情操得到提高”的充分條件。 由此會引發立意思考:靜心向水學習,學習什么?不難理解,就是學習水的品格、特性,從水的身上獲得有益的精神啟發,從而能夠為我們所用,提升智慧和情操。 由此確定文章寫作中心,向水學習。圍繞中心再深入理解,學習什么? 向水學習的意義何在? 如何理解我們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會提高? 然后結合材料找尋相關信息,驗證寫作中心,確定立意方向。
二、立意,提煉總分論點
帶著審題思考梳理材料,圍繞中心“靜心向水學習”,我們可以從內涵、意義角度切入思考。內涵角度,水的美德有:“柔而能克剛,靜而能映物,動而能變化,滋養萬物而從不爭奪”;意義角度,學習水的意義在于提升黨員干部、城市建設、國家發展的智慧情操。由此,可以總結提煉文章分論點內容展開論證。
如:
總論點:靜心學習水的美德,提升我們的智慧和情操,推動城市社會和諧發展。
分論點1:學習水“柔而能克剛”的智慧,促進城市建設。
分論點2:學習水“靜而能映物,動而能變化”的智慧,助力社會進步。
分論點3:學習水“滋養萬物而從不爭奪”的情操,彰顯發展之美。
對于文章寫法考試吧建議:掌握基礎方法,平時多練習。定能在申論文章中達到高屋建瓴、振聾發聵的效果。預祝各位考生一次成公。
相關推薦:
2019國考申論技巧:申論高分作文如何煉成
2019國考申論技巧:如何提高歸納概括能力
2019國考申論技巧:申論觀點型材料如何精讀
2019國考申論熱點:未成年網絡重金打賞現象
2019國考申論熱點:公眾對個稅改革的參與度極高
2019國考申論技巧:綜合分析題技巧——觀點明確